最初杜林有一個設想是鉆個洞,做一個隧道,聯合建工那邊研究了之后駁回了杜林的這個設想。因為技術以及工期上的原因,開山洞不是不可行,但是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和時間,反而不如直接開山簡單一些。
杜林考慮了一下,答應了這個要求,同時還邀請了奧迪斯市內比較有名望的投資者和他一起去參觀第一輪的爆破,要讓他們感覺到市政廳為了貫通東西的決心和態度!
“什么時候可以通車?比起你們這些場面,我更希望你們能夠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工程上!”,杜林一邊走,一邊和聯合建工的人說著話,只是聽上去口氣比較強硬。
聯合建工的負責人也不著惱,反而不斷的點頭稱是,迎合著杜林的反應,“整個山體的開辟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我們會一邊開鑿山體,一邊修建鐵路。不得不說帝國的工程機械非常的好用,至少比聯邦的好用的多!所以這能夠極大的節約我們的成本,減少工作時間,最多半年后,您就可以看見兩條暢通東西方向的鐵路出現在地圖上。”
帝國的工程機械都是AT-1武器搭載平臺改造的,這些武器搭載平臺在過去都是恐怖的戰爭兵器,能夠搭載數門大炮,還可以直接安裝一個戒哨堡壘在上面,形成流動的防線。一臺增加的工程機械臂接口的武器搭載平臺,每天都能夠處理許多人力無法完成的事情,開鑿一座山只是時間問題。
隨著參加的人越來越多,在上午十點半時,一聲巨響傳來,大地仿佛都顫抖了起來,山體中出現了一條裂縫,大量的山石開始向下滑落。
“用的是炸藥?”,杜林認得那火光以及比蒸汽更加濃郁的煙霧。
火藥并非不存在,只是在很多方面都輸給了曜晶,所以現在使用的領域比較狹窄,難以看見火藥的身影。但這不代表著火藥就沒有了用武之地,火藥在密封空間里爆炸性的膨脹速度超過了曜晶的反應的速度,而且力量更大,多用于大型的工程中。
負責人點了點頭,“對,我們考慮過使用曜晶爆破筒,后來總工程師否決了這個想法,一方面是因為成本的問題,另外一方面是想要避免爆破不成功造成的隱患危險。”
曜晶爆破筒就是將曜晶加工成細小的粉末,然后增加催化劑的濃度,將雙方瞬間充分的混合在一起,以實現容器內壓力驟增而產生的爆炸現象。但是這個玩意有時候會發生一點一小意外,比如說壓力夠了,但是沒有爆炸,反而如同放炮一樣將爆破筒從牢固的巖體中給“擠”出來,造成遠方人員的傷亡。
造成這一點的主要原因還是反應的速度比火藥慢所導致的,壓力一點一滴的增加在巖體中唯一能夠找到突破途徑的地方就是一前一后,無論從那邊突破,最后都會變成一個巨大的麻煩。不是飛出來炸傷了施工人員,就是變成一個不穩定的充滿了巨大壓力的隨時炸彈,需要專門的機器和設備來拆除,導致工程的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