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讓他們在一次次被擊垮中不斷的進化,掌握更多先進優秀的手段,不如干脆讓這群小丑爬到桌面上來,讓他們站在聚光燈下,然后讓這個世界自然而然的淘汰這群畸形扭曲的蟲子。
從門農弄出的那些政策里馬格斯已經預見了他的下場,他不會有什么好下場,他和資本家勾結在一起看上去在發展的前期會有非常卓著的表現,可是他缺少夯實的基礎。一旦出事資本家們會立刻拋棄這個失敗者,在失去了資本家支持和當地生存的土壤之后,才是對這群人動手的最好時機。
本來這個時機可能還要等上幾年或者更久,馬格斯甚至都有可能看不見那一天的到來,但是杜林突然去了西部讓馬格斯看見了黎明的到來。如果杜林這個禍害到了西部是不是能催化前進黨倒臺的速度,讓這一天早一點到來?
這很有可能,因為杜林的野心很大。他根本就不是閑不住想要去西部,而是去西部尋找“機會”去了。
聰明人永遠都喜歡,但也害怕和聰明人待在一起,因為聰明人能夠了解聰明人的想法,看上去“聰明”這個詞很普通也很普遍,可實際上這個詞能夠把整個社會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人都完全的篩掉,只留下不足萬分之一的人!
杜林要去西部,馬格斯當時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杜林要跳出去,因為現在帝國內的局勢只有西部最適合“從零開始”。盡管馬格斯不想承認這一點,可他又必須承認,在西部那些淳樸的牛仔眼里,帝國只是一個很籠統的詞。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西部,他們也很少享受到來自帝國各種政策的扶助和傾斜,所以這些人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把帝國這個概念放在心里。
誰給他們好處,他們就會對誰憨厚的笑。
誰讓他們吃不飽肚子,他們就會讓對方看見他們的“主見”!
杜林知道自己在新黨內無法做到他想要的位置,所以要跳出去。馬格斯意識到這一點之后已經有了相應的應對手段,他不可能放任這樣一個具有野心和危險思想的人在帝國內一天天壯大起來,除非他愿意接受一條繩子拴在他的脖子上,但他絕對不會同意,就像馬格斯也不會同意一樣。
他笑著點了點頭,“西部是帝國下一個急需開發的地方,那里有大片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但是經濟建設方面一直都是帝國最后落的地方。有沒有興趣在西部找個地方當個市長,算是這次的補償?”
馬格斯的思維一直都在活躍當中,他能夠一邊說話一邊思考,甚至還能夠不斷的改變思路。他很快把之前的想法否定了,如果能夠把杜林重新拉回到新黨立場的陣營中,哪怕只是表面的。那么他想要實現自己的野心和**,就必須做到一點——讓西部的經濟快速蓬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