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太高度了銀行家良心和對臉面的保護,也太低估了這些人的野心和手段。隨后貝利托和泰勒兩人都拿出了一份新的文書,兩大行“不約而同”的向兩家保險公司無條件無利息的借貸了一億五千萬的現金,兩家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從五千萬直接漲到了兩億!換句話來說此時的西部保險公司的總資產,只有他們兩家中任何一家的百分之二十五!
按照雙方“等價”交叉持股的要求,南方商業保險公司和帝國保險公司各自拿出了百分十五的股份作為交叉持股的占比,其中百分之七點五是南方商業保險公司和帝國保險公司交換持股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也就是對兩家公司來說各自的百分之七點五的股份,將置換西部保險公司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也就是說西部保險公司百分之六十的股份被兩大行所持有。
只用了十幾分鐘時間,西部保險公司就成為了兩大行的傀儡,并且他們還承擔了一筆沉重的貸款,更讓杰克遜先生不滿的是因為他們本身是散戶團結在一起,所以哪怕僅剩下的百分之四十的股份,也不是某一個人所有,而是七個人分,每個人按照多寡分配到了從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八不等的股份。
這……為什么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
但此時一大堆的前置合約文書都已經簽過字了,他們想要反悔根本來不及,不說那些涉及了違約的條款和懲罰制度,僅僅是五千萬就足夠這七個做著發財夢的成功商人手腳冰涼。再加上這七個人的意見已經無法得到統一,必然有人開始傾向于依附兩大行,以及兩大行在離開時說出銀行方面看好保險業務將持續注資,杰克先生已經意識到搞不好在這場游戲里,他不僅得不到自己的那一份,還有可能要背負上巨額的債務。
這讓他直接做出了最終的決定,完全倒向杜林,與杜林合作謀求自保。
如果兩大行繼續注資稀釋股份的話,杰克先生和他的“朋友”們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么也繼續硬著頭皮跟著注資來保證自己手里掌握的兩大行保險公司的股份,不會因為持續注資被稀釋到連股東都算不上的程度,要么就坐看兩大行繼續注資,手里的股份占比繼續縮小,很有可能最后只有百分之零點幾到零點零幾的程度!
從此時商業經濟本質上來看其實杰克遜先生的財產并沒有縮水,因為一百萬的百分之一是一萬,一千萬的千分之一還是一萬。但是股權被稀釋了之后他們就不具備發言權,同時以兩大行的資本手段很容易就能夠讓他們的現金流斷裂,逼著他們倒閉然后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從他們的手里回收這部分股權。
這是很正常的資本游戲玩法,如果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公正,就不存在大魚吃小魚的故事,大家早就沒有競爭其樂融融了。正是因為有著許多合理和不合理的手段能夠讓某些人將別人手里的金子最后當石頭買,所以才有了繁榮的經濟市場和金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