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金融海嘯到來之前的金融狂熱中,非常多的中小微企業關閉了工廠,把資金投入到金融市場中,導致了目前很多流通商品供銷失衡,引發了許多的社會問題。為了穩定社會市場需求,目前最高權力機構聯合議會要求各地市政廳、州政府征用目前在產的一些企業工廠進行日常用品的生產,滿足各地民眾日常生活所需,并且針對一些大型的壟斷性農牧產業,為他們的商品制定了一個強制性的售價標準。
主要是征用那些大財團的工廠,這些工廠被征用后臨時掛上了國家的牌子,特殊時期實施特殊的辦法,一切都是為了聯邦。誰敢說不,誰就是聯邦的罪人。
在一大堆政策發布之后,有一部分財團主要成員帶著錢跑了,頭也不回的離開了聯邦。大家都看得出金融海嘯只是這次危機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危機來自于集權后的聯合議會。有一些人甚至隱隱感覺,有可能這次金融海嘯的順利爆發,建國家族也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順利的讓他們在特殊時期擁有了凌駕于法律之上的權力。
還有一部分財團,則留了下來,他們還要爭,哪怕機會渺茫。
以十大財團為主的一些大資本家不再被動應戰,他們開始主動起來,在一些報紙上不斷出現有關于金融海嘯背后的一些猜測和深思,矛頭隱隱的指向了建國家族。甚至有人舉行集會,宣揚集權后的聯合議會已經嚴重違反了聯邦的自由精神,是對聯邦所有公民權益的踐踏,是聯邦的恥辱。在這些人的推動下,一些人舉著要求解散聯合議會,公民當家做主決定國家未來的牌子四處游行,一場政治的運動開始蔓延。
這些年里這些財團也收集到了不少建國家族的黑材料,原本他們打算在完成先前的計劃,再次壯大之后丟出來。現在面對這次巨大的危機,同時也是一次機遇,他們毫不猶豫的引爆了所有炸彈。
一時間聯邦的社會變得更加混亂,建國家族和財團之間的戰斗逐漸的白熱化,這些大財團甚至在一些城市開始主動的干涉城市運作。
在十二月五日,金融海嘯爆發的第三周的第一天,圣洛都市政廳官方新聞發言人將緊張的氣氛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公投。
“發生了什么?”,杜林將一張二十元面額的聯邦盾遞給了一個臟兮兮的路人,那人快速的把錢收起來,眼神有些奇怪的打量著杜林已經他身邊的那些人,好一會確認了這些人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些人之后,才熱情的說道,“市政廳打算聯合其他幾座城市組建一個新的州,然后宣布獨立,只要去投票就能夠獲得一袋麥仁和一些牛肉,大家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