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間靈光一閃,他聯想到了新黨剛剛上臺時所面對的情況,沒錢!
或許,這就說得通了。
逼迫海軍自力更生來解決財政上的困難,在戰敗后把有限的資金用于社會的發展,而不是用在軍隊身上。從南北戰爭結束之后,帝國財政對于軍事方面的撥款少得可憐,那場戰爭已經過去二十年了,陸軍才開始換裝,這就意味著在這些年里陸軍也沒有得到多少實際的撥款。
他用一個明顯的“錯誤”來解決財政上的困局,把重心全部放在了帝國的發展上,時至今日帝國的經濟建設已經初見成效,陸軍開始大批量的換裝,然后他用自己被“趕下臺”來結束自己曾經的“錯誤”,讓海軍在舊黨執政時期重新回歸帝國的懷抱,再用八年時間來穩定海軍的情緒……。
杜林想到這里忍不住笑了起來,他很敬佩馬格斯,同時也格外的失望。他所失望的是自己生的太遲了,馬格斯生的太早了,如果能夠有這樣一個能夠把眼光放到幾十年后去著手布局的對手,或許他的人生會更有趣一些!
每一個聰明人都渴望有一個可怕的對手,然后去戰勝他。
也許馬格斯是寂寞的,因為他缺少一個能夠讓他拿出全部實力來小心應對的對手,同時杜林覺得自己也是寂寞的,擁有超越這個時代許多年的目光和思想,他連一個對手都找不到,太無聊了!
回過神來的杜林看著托馬斯,拍了拍他的肩膀上并不存在的灰塵,“我想我明白了,總之這不是一件好事,但又是一件好事,對嗎?”
托馬斯就像是用看傻子一樣的眼光看著杜林說些他完全聽不懂的東西,然后心悅誠服的點頭稱是,“你說的對!”
接下來托馬斯帶著杜林在基地里轉了一圈,順便認識了不少年輕的海軍軍官,這些人大多都和托馬斯關系不錯,畢竟都是年輕人,而且都是校官。對于這些人,杜林表現的非常親切,主動和他們說這一些大家都有共同語言的話題,還和他們交換了聯系方式。
托馬斯不知道杜林為什么重視這些校官,但杜林心里很清楚,如果他的猜測沒有錯的話,等舊黨執政之后海軍重歸帝國的懷抱,國防部第一件事就要是要清洗海軍內的武斗派。
大量的中高層軍官會被清洗掉,空出來那么多的將官位置需要補充,未來的海軍將領大多數會從這些年輕人中誕生,這是提前混個臉熟。
即使無法在幾句閑聊中和這些年輕的校官成為不錯的朋友,但至少不會和他們成為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