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和奧菲莉雅的到訪讓福利院頓時陷入了歡樂的海洋,孩子們從自己的房間里跑出來,圍繞著兩個人,嘰嘰喳喳的說著許多自己覺得有趣的事情。
樂于和喜歡的人分享自己的快樂,這就是這里的孩子們最期盼的一件事,他們喜歡奧菲莉雅,至于杜林——看在奧菲莉雅姐姐的面子上,勉強也喜歡一下杜林吧。
院長就站在門口,雖然她在笑,可眼睛里卻藏著一些哀傷。自從她的孩子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生命,她的丈夫就以此為由拋棄了她,她就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了這家福利院。
有人覺得她只是很喜歡孩子,也有人覺得她或許是想要從這些孩子身上賭一個未來,更有一些心靈扭曲陰暗的家伙認為福利院有利可圖。
但實際上,她是在贖罪。
即使她孩子的意外死亡和她沒有關系,在這個女人的心理始終都覺得,正是因為自己沒有去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才導致那場意外的發生,她是有罪的。
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贖自己所背負的罪惡,她才能夠變得平靜,她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的長大,不受社會歧視傷害,不受冷漠對待而痛苦。
她可能是自私的,因為她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贖罪,為了自我救贖,但她所表現的行為,又是高尚的,她將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生命,都用在了這些孩子的身上。
但此時此刻,她很擔憂,她所有的積蓄都用于建造現在福利院的房子,所剩不多的積蓄根本無法維持在城市擴建的幾年內這些孩子和自己的所有開支。
就算社會服務局會給她額外一筆撥款,也無法維持下去。
也許,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忘記彼此,最終成為陌生人。
似乎是察覺到了院長不穩定的情緒,杜林打發掉身邊的小朋友,走到了院長的身邊。
院長今年四十多歲,一直為這些孩子忙碌著讓她看上去比她的實際年齡還要大一些,她有些拘束的稍微讓開了一些距離。
就算對政治完全絕緣的人,也能夠從報紙上看見杜林的相片,知道他的名字。
杜林微微一偏頭,走到了走廊上。外面還在飄著雪花,不是吹來的風讓走廊里非常的冷,他點了一根煙,站在護欄邊上望著白茫茫的貧民窟,輕吐出一口煙霧。
“奧菲莉雅和我說過了關于這里要搬遷的事情……”,杜林剛說一句話,院長就有些忐忑的應了一聲是。
莫名其妙被人打斷了話的杜林又看了一眼院長,然后繼續說道,“她不希望和這些孩子們分開,所以我會和社會服務局打招呼,買下這塊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