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沖突,分歧,每天都在誕生,同時又在消亡。
在這些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有趣情況。
比如說資本家和新黨,眾所周知,馬格斯執政時期內閣不斷的打壓資本家的生存空間,壓制了許多資本主義的擴張,讓不少人對馬格斯恨出了一個洞。
但是真正把資本這個玩意從狗籠子里放出來的,偏偏也是新黨,也是馬格斯。
盡管在這之前資本勢力和內閣勢如水火,可當馬格斯下臺之后,面對態度更加惡劣以舊貴族為主體的舊黨,資本家們莫名其妙的對新黨又有了一些認同感和親近感。
所以溫格打算和鮑沃斯聊一聊,而目前遲遲打不開局面,也不知道該怎么做的鮑沃斯在接到了溫格的電話之后,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機會。
鮑沃斯現在的情況很微妙,按照慣例來說,他作為目前新黨的領袖算是新黨的第一號人物,可實際上他對新黨的控制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三十。
真正能夠決定新黨走向的是新黨委員會主席,也是黨內的二號人物。
馬格斯下臺之后抬了一個新人當上了副主席,也就是目前的黨內三號人物。(執政黨的黨鞭才會升格成為黨內第三把交椅,如果黨派沒有在大選中獲勝,第三把交椅往往都是委員會副主席擔任,黨鞭自動排到第五把交椅以后的位置上。)
黨內二號人物和三號人物都是貴族派系的重要角色,正副主席同時又牢牢的把持著新黨委員會,讓他這個新黨領袖非常的受傷。
因為有時候他的一些想法,一些要求,并不能夠在新黨委員會上通過,大事他管不了,小事又不想管,總有一種淡淡的憂傷,這個領袖當的真沒有什么意思。
此時溫格的電話點燃了他內心中的一些想法,當年馬格斯就是通過重建社會經濟的方式獲得了所有人的認可,并且快速累積了足夠的權威。
現在和以前的環境不一樣,這一點鮑沃斯很清楚,但這不意味著和資本家的靠近就是毫無意義的。
新黨內部的平民派最大的問題在于手中缺乏關鍵的權力,缺少足夠的勢力,整個新黨中平民派只占據了不到百分之三十,如果把這個占比推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他未必沒有機會替換掉新黨委員會的正副主席,讓新黨成為他的后花園。
要做到這些,需要很多人共同的努力,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扶持。
黨內的人士考評考的是能力,那么在這個商業化的現代社會中,如何體現出能力?
很簡單,發展經濟,以及經濟本身就是能力。
微醺的鮑沃斯立刻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機會,如果他能夠和商會成為一種潛在的同盟,對自己在黨內的地位有著很好的提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