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他就像是能夠令人牙根發酸的青葡萄,現在變成了泛著紫色略顯成熟的葡萄,使人能夠想象到葡萄香甜味道的半成熟葡萄。
年輕與成熟的劇烈沖突在他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甚至養了一些胡子,薇薇安說有胡子的時候他更成熟一些,更好看一些。
他摘掉了口中的香煙,轉過身看著艾爾利斯,“知道是誰的人嗎?”
他在這里處理最后一點手尾,隨時都會做完返回安比盧奧州杜林的身邊。
杜林把同鄉會和諸神會的事情都交給他在處理,正是因為他需要親自處理這些非常可怕且非常麻煩的事情,所以才會成熟的這么快。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當一個人懂得自己獨立思考的時候,就意味著他開始走向成熟,這非常切合都佛的人生軌跡,他已經開始獨立思考。
同鄉會里面的情況比外界想象的要嚴重一點,也可以說是時代進步過程中所必要經歷的一個過程,那就是現實和理想之間的碰撞。
在很多年前,人們高呼著彌賽亞將杜林當做是瓜爾特人的救世主高高的捧起來,虔誠的匍匐在他的左右,這些人發自內心的信任他,崇拜他,但是歸根結底,促使他們這么做的,是當時的社會形態。
他們缺少足夠的財富支撐起家庭的負擔,每個人都掙扎在溫飽線上,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的日子。他們迫切的希望有人能夠站出來,給他們光明,帶著他們走進理想的,適合生存的國度。
杜林,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帶著大家從社會的底層崛起,讓他們過上更好的日子,口袋里也有了一些可以支配的金錢,人們瘋狂的崇拜他以及他帶來的一切。
但隨著帝國經濟的騰飛,每個人,只要他愿意勞動,有吃苦的毅力和決心,這個社會就不會缺少這樣一個工作崗位,讓他們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信仰的誕生往往源自于自身的痛苦。
可能是精神上的痛苦,想要尋求精神上的慰藉,也可能是物質上的貧瘠,他們不想繼續貧窮下去,這些強烈的**在適當的引導下就會變成信仰。
在過去也不只一個人證明了這一點,那些有錢的瓜爾特人往往承擔不起同鄉會分分會長這樣的職務,他們更加善于利用同鄉會為自己謀利,他們缺乏信仰,因為他們不需要信仰幫助自己度過最苦難的時候。
比如說索菲亞女士之前的分會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他有自己的產業,有自己的餐廳,他從來都不缺少財富,所以他對杜林沒有足夠的敬畏,遵從杜林作為領袖的原因只是杜林能夠讓他變得更加富有,且更有勢力。
現在,越來越好的社會經濟環境也讓一些同鄉會內的瓜爾特人開始退燒,家中的孩子已經成長起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他們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去工作就有孩子們為他們準備好每天所需要的。
他們變得不再狂熱,信仰開始退燒,其實這很正常。
富足的生活會讓人失去很多可貴的東西,但又會給予人們一種雖然非常平凡,卻也是最寶貴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