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帝國,這個世界,將來注定不會屬于平民,至少在未來五十年內難以實現。
綜合以上的分析,施諾德認為自己的前途和潛力絕對不只是一個市長,或者一個州議員,他絕對有可能沖擊一方大員的位置,甚至將來有機會入閣擔任一名部長,哪怕是次長。
所以眼下這個階段中他最需要做的就是確保自己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場,以換取未來出頭的機會,盲目的投入到平民派的狂歡中只會傷到自己,斷了自己未來的前程。
如今誰才是未來真正能夠舞動風云的人物,不早就已經提示大家了嗎?
馬格斯加上杜林,這兩個如同魔鬼一樣的家伙合起伙來能夠控制帝國命運超過一百年的時間,這個時候不選他們,難道還要去選鮑沃斯?
在施諾德看來,政治上的立場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服務,他這么做并不會讓他的良心受到譴責,反而會因此笑瞇瞇。
因為,他規避了一件可能會毀掉他政治生涯的危險,在正確的方向上又前進了一步。
被施諾德拒絕之后的科琴先生并沒有離開,東部財團目前的經營有點跟不上發展的形勢,以國際為地圖的世界貿易愈發活躍的今天,東部財團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當帝國將高科技產品或者先進的,好的東西大肆的出口到國外時,國外一些成本低廉的輕工產品其實也開始往帝國國內進行輕笑。
最先受到沖擊的就是打火機和火柴這這兩個歷史悠久的傳統行業,在一些經濟落后的小國家,工人們甚至不需要工資,只要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天兩頓飯,他們就愿意為資本家工作。
這些生產成本低廉的商品一經傾銷到帝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內之后,立刻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一些不具備抗風險能力,低門檻的產業正在被國際貿易摧毀,這些行業和產品在整個市場中的占比又不是最小的,以至于很多類似的企業都不得不面臨破產清盤的未來。
這不是東部財團獨自面對的問題,是整個社會都在面對的一些問題,國際貿易的興起必然會使一些行業走向末路,但同時也有好處,那就是提高了企業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在巨大的競爭力的壓力下,如果不想被淘汰,那么就去研發具有一定技術門檻的產品,否則最終只能在價格戰爭中被一點一點消滅,
有商人提出應該對一些傾銷品施加保護性關稅來確保本土商人的權益,但問題在于庫巴爾內閣正極力推動IFTO的確立,又怎么可能做出這樣招人罵的事情來?
所以東部財團內部討論的結果就是轉型,拋棄一些失去競爭力的產品和領域,主攻某些在國際上占據主導地位的產品,增強財團的核心競爭力。
但問題是,轉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沒錢,怎么辦?
再也沒有比雅古爾山更合適找點錢的地方了,那塊地方一鎬子輪下去,不是銅,就是金,都是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