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難行
確定了歐文最后的老巢在東非高原,聯合國秘密決議開始了新的磋商,議題是派遣聯合,對東非高原的恐怖分子進行清剿。
但指揮權的確定有點困難,所有與會國家都想獲得戰場指揮權,因為各國都明白,在中美俄三國境內的反恐與其余國家沒有關系,獲得了先進裝備也是三大國共享,而東非可能有更先進的裝備,一旦三大國拋開其余國家,將來只有做三大國永世的跟班。
即便三大國做出了承諾,可其余國家紛紛要求,三大國必須繼續讓步,指揮權必須交由第三方。可這個第三方就難選了,得是一個好揉捏的小國,不能傾向于親近三大國的任何一方。
總之,會談漸漸被互相不信任取代,三大國則保持著緘默。而小國們卻瑟瑟發抖,它們并不希望被選中。選中的結果只會成為眾矢之的,兩大武裝陣營幾十國的眼睛,都會死死地盯著它。
戰爭越到最后階段,這個指揮權則越雞肋,誰都想左右作戰,誰也不想面對敵人的精銳,去當拖延敵人的炮灰,誰都想成為第一個攻入老巢,成功剿滅了恐怖集團,可以先人一步獲得各種戰利品,甚至藏匿和獲得關鍵技術。
可是一旦指揮失誤,犧牲了哪一個國家都不合適,那時候恐怕就不是被責難了。一旦因為紕漏而致使戰線崩潰,那么可以預見,小國的利益是可以被犧牲,大國的怒火,小國將無法承受。
磋商似乎陷入了死胡同,三大國以外的各方都避免當這個指揮,可他們也想調遣軍隊參加這場戰爭。而三大國有戰時經驗,卻又不能當這個戰場指揮,不止大國互相反對,就連小國也學會了活用棄權。
直到指揮權暫時被擱置,談判才得以繼續下去。
每天都在討論,每天都在增加談判的條件,又逐條進行辯駁。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似乎永遠都有不停增加的條件,永遠都有被否決的條件。為了保證本國的利益,各國提出的條件被整理出來,從每國
十數條,不斷增加到上百條,甚至每個字都被精心修改,以至于厚厚的文檔只見增加不見減少。
美國人也不是沒想過單干,拉上北約的小伙伴,拋開中俄為首的上合集團。但結果肯定會被上合集團不滿,首先就是在決議上反對,就算不反對,也肯定會派出精銳,誰先打下來算誰的。再說現在面對的敵人,唇亡齒寒的道理,全球是一家。
美國人還想過,拉上中俄拋棄掉其他小伙伴,可同樣違背了同心協力的原則,再說將來萬一渡過難關,那群歐洲的小伙伴們,個頂個的記仇,美利堅又地處美洲大陸,到時候可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美國佬想明白了,現在還是雙管齊下的策略,一邊和小伙伴們磋商,一邊派遣大量特工潛入東非,一旦弄明白了,立刻拉上中俄,黑著臉給小伙伴們最后通牒,要么一起玩,要么站到一邊看戲。其實,在這一點上,中美俄的想法一樣,只是派出去的特工,完全沒有一點消息回饋,動不動就失去了聯系,也不知道是死還是活。
其實,諸多小國也在等三大國發飆,現在沒發飆只是還沒摸清敵人的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