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燈的光芒不斷出現,有人被督戰隊打死了,等王雙軍收到消息,已經死了好幾十人。
死了人,總算是有了一些秩序。
導彈車直接回撤到了三十公里外,位于阿拉比和哈勒爾之間的山里,而人員全都后撤到了三公里外的后山。
俄軍奉命進攻德德爾,隨著俄軍往西移動,覆蓋德雷達瓦的火炮力度,立刻減小了很多。武裝分子終于可以喘口氣了,當他們發現派出去的偵查部隊失去了下落,只能再次派遣偵查小隊。可這些家伙一出現,立刻被炮彈點了名。幾次三番之后,恐怖分子的指揮官,也就放棄了派遣偵查小隊。
武裝分子打算固守,干脆躲起來加固房子里的工事。偵查員們慢慢前進,不停的憑借微光夜視儀尋找敵人,不停給火炮部隊指明目標位置。雖然沒有了衛星定位,可憑著強大的計算能力,扎實的基本功,炮彈
沒有一枚偏差到目標之外。
熊安平也不知道,抓了這個俘虜的目的究竟是為什么,他們以為只是為了作戰需要。
熊安平抓獲的俘虜還算個小頭目,這家伙是從紅海沿岸撤回來的殘兵敗將,對巡邏區這種范圍的人根本不了解。在秘密的審訊室里,他并不認識照片上的王雙軍,更別說其他幾個中國面孔的人。
可這種小頭目,連基本防御布置也不知道,防線內部有什么,他一概不知道,就連恐怖武裝分子的裝備,他也不知道。
根據頭目一問三不知的招供,旅首長只能判斷,這些家伙就是一群炮灰,他們的戰略目的只是防守外圍。要么,武裝分子已經強弩之末,沒有了更強大的力量,但是根據開戰后的各種表現,敵人的防御都在內圍。
如果說有人知道真正的情報,無疑只有俘虜口中的少數幾個人。
旅首長等高層一合計,趁著敵人打算固守,拿下德
雷達瓦,活捉敵人的指揮官。
現在已經知道的情報是,德雷達瓦有不下五千武裝分子,裝備和正規軍差不多,但是素質不如正規軍。德雷達瓦距離哈勒爾太近,兩城僅僅五十公里的距離,敵人隨時可能撤回到哈勒爾。
作戰計劃是,穿插包圍德雷達瓦,切斷敵人的退路。在包圍圈完成之前,佯攻牽制武裝分子,把武裝分子牽制在德雷達瓦車站一線。必須要快,否則西面的德德爾防區,東面的阿拉比防區,都可能會隨時出兵增援。
命令在黎明時分下達,第一和第二營負責德雷達瓦西面穿插,第三和第四營負責東面穿插,第一和第三負責切斷武裝分子退路,第二營負責防止敵人往西突圍,第四營防止敵人往東突圍。
第一作戰營的營長朱睿接到命令,穿插直線距離十五公里,需繞行二十五公里山路,必須在天亮前到達指定位置,于清晨六點準時發起攻擊。留給他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在這一個小時內,避開敵人便攜雷
達的最大警戒范圍,越過兩條河流,到達西部公路的防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