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杰的黃飛鴻系列的dvd在北美賣的非常好,賣了有幾百萬張,再加上租售市場,大概北美有三分之一的人都看過李蓮杰的功夫片。
不是在電影院,而是在家里用電視看的dvd。
李蓮杰的“dvd功夫之王”名頭可不是開玩笑的。
獅門也是嘗到了這個甜頭,這才愿意試一試做華夏恐怖片的dvd,想看看會不會再有驚喜出現。
“談吧,不急。”吳淵對此自無不滿,語氣隨意的問道“靈魂擺渡的合同,江梳影和劉智楊,還有劉美川都簽了嗎”
“這部電視劇,關系到公司流媒體平臺的發展,能不能一推出就取得開門紅,可就看這部劇了。”
是的,昨天在電影院里,吳淵和劉一菲說起的就是這件事。
公司的下一階段最大的戰略
隨著內地的文娛市場越來越壯大,互聯網發展也越來越好,吳淵當然是不滿足公司只做電影制片的。
有后世眼光的他知道,只專注于做電影制片,不但容易被影院方面卡脖子,而且抗風險能力極低。
到了2015年之后,千禧年左右成立的這批電影制片公司,基本就褪去浪潮了,就和他們興起時,被干掉的各大國營制片廠一樣。
究其原因,就是其身板太單薄了。
不管是華藝還是橙天又或者博納、英皇等公司,他們只做電影制片藝人經紀業務。
雖然說這兩個領域都很賺錢,但抗風險能力太差了。
隨著2012年的藝人解約出走,成立工作室的浪潮沖擊,再加上互聯網大廠的入場,只有電影制作業務,既沒有互聯網矩陣護城河,又沒有實體院線支撐的這些電影制片公司,很快就被互聯網巨頭打的七零八落。
混得最好的華藝,也干脆直接搞去電影化了,不做電影制片了,轉頭搞起了房地產,美名其曰是做電影周邊產業,其實就是制片混不下去了。
本來在圈內算數一數二有錢的大小王,和二馬一王相比,那就小巫見大巫了,砸錢根本砸不過互聯網公司,只能選擇體面退場。
眾所周知,任何行業只要互聯網公司要入場了,那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很快就會變得只剩下幾家互聯網巨頭互相撕逼,沒有其他中小型公司生存的空間。
因為互聯網巨頭一貫奉行的就是這種文化,吃獨食吃習慣了。
吳淵想要保證在未來互聯網公司入場后,還能維持住光影時代的存在,甚至與其在電影市場分庭抗禮,那就需要從現在就開始搭建自己的護城河了。
下游要做實體的院線,保護住自家電影上映的排片率,上游要做自己的網絡流媒體平臺,保證未來自家的電視劇、電影不會被互聯網巨頭層層剝削,以極低的價格購買走網絡播放權。
當然,吳淵并不是想做優騰愛這種視頻平臺。
他可沒幾十上百億的錢拿來燒,就算搞融資也燒不起。
視頻平臺大戰,完全就是一場燒錢大戰,而且燒錢力度比打車軟件還可怕。
一家這種視頻網站,一年能燒幾十億出去,就連三大網絡巨頭都燒得有些傷筋動骨,燒了十來年實在是燒不起了,開始給會員價格加價。
吳淵這小胳膊小腿的,手上撐死了也就湊得出十億美元,可不想跳進這個無底洞里。
他想要做的流媒體平臺,是類似奈飛和disney的這種,基于自身母公司版權庫的流媒體平臺。
就是以公司自制的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的網絡線上播放為主,以其他影視制作公司的作品版權為輔。
有點像芒果臺搞的那個芒果tv,但又比芒果tv更加開放一些。
現在做這種流媒體平臺有一個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