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快訊,在內地互聯網上迅速傳播著。
西裝革履的吳淵親吻獎杯的照片,也第一時間就傳遍了內地互聯網。
“我就知道吳導能拿到這個獎”
“實至名歸”
“我還以為這獎會給投名狀呢”
“切,投名狀有金獅獎嗎”
“都那這么多獎了,李文這部電影怎么還不在內地上映啊”
“聽說本來是要定在12月上映的,但中影那邊對這部電影給予厚望,不想放在賀歲檔前當犧牲品,改到明年2月在上映了。”
“而且也可以報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呢”
網絡上熱熱鬧鬧,劉一菲也歡騰雀躍。
“還有一個最佳影片”她雙目放光的不斷刷新著新浪的金馬獎專區。
最佳導演頒發完之后,就只剩下一個最重要的最佳影片獎了,這也是今天晚上最大的獎
頒獎典禮開始之前,內地媒體普遍都預測李文會連拿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呢,劉一菲當然也是如此認為的。
可是,對臺島本土而言,今年的金馬獎,可以說是臺島電影席卷歸來之夜。
創造了5億臺幣票房奇跡的海角七號,大大鼓動了臺島電影人的士氣。
在宣布最重量級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前,海角七號已經拿了六個獎,是頒獎晚會上半場的主角。
海角七號中的樂團原班人馬再度組合的“海角樂團”首度現場表演片中插曲,現場還分派熒光棒讓大家跟著“無樂不作”的節奏揮棒助陣,把氣氛搞得high到不行。
甚至兩部制作規模不大的臺島文藝片停車和花吃了那女孩,都能在“最佳美術設計”和“最佳造型設計”這兩項硬碰硬的電影技術獎中,力克好幾億投資拍攝的內地港島合作大片投名狀和赤壁而得獎。
這讓人不得不對今年臺島電影的表現另眼相看。
甚至組委會專門為海角七號留出一個音樂秀時段、主持人陳建洲也拍了一段長達12分鐘的大堆頭搞笑短片臺島人的電影夢。
這部短片以一部年輕人跟風籌拍的電影海馬四十五號為劇情中心,諷刺臺島電影界各種窘迫的拍片生態,調侃每個臺島影人心中都在想“為什么海角七號可以”“為什么不是我”
主持人也在現場喊出“讓我們用臺片反攻全世界”的口號。
李桉在為魏德圣頒出“年度杰出電影工作者時也說”今年的電影給我們新的希望。“
還認為“今年是臺島電影特別好的一年,臺島電影已經醞釀和積壓太久了,正好今年爆發出來。”
頒獎嘉賓朱延平導演,也在上臺時說道“金馬獎一直面臨停辦壓力,因為前幾年的大獎都被港島電影和內地電影拿走了,相信今晚后會改變想法。”
這種“利用金馬獎為呈復蘇之勢的臺島電影做營銷”的意圖用心良苦,對海角七號拿下最佳影片的信心也很十足。
在所有的26個單項獎中,除開非競技性的終身成就獎和特別貢獻獎,臺島本土電影已經席卷13個獎項,更是占據了本屆金馬的半壁江山。
然而,在頒獎晚會的下半場,各項主要大獎陸續揭曉時,臺島電影領先的優勢便不能保持了。
從最佳男主角開始,海角七號就開始折戟了。
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先后被內地和港島的電影斬獲。
本土的電影終究是小打小鬧,金馬獎終究是要把最大獎頒給“大華語”電影的。
連番失去了三個大獎后,臺島收看金馬直播的本土影迷們,已經在為海角七號擔憂了。
和內地影迷眾望所歸,認為李文會像色戒一樣,斬獲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