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8號。
洛杉磯,環球后期機房內。
個金發碧眼的大胡子,一邊盯著電腦上的渲染進度,一邊在閑聊著。
“卡梅隆真的是個天才”
“阿凡達太瘋狂了,現在好來塢各大公司都預測,這部電影的北美票房破6億不是問題,7億也有可能做到。”
“更神奇的是,這部電影在海外的票房成績,比北美還要好。”
“d,我是真不明白,其他國家都沒幾個iax影院,他們又看不到完全版本的阿凡達,怎么會這么追捧這部電影”
“或許這就是卡梅隆的魅力,和世界上第一部3diax電影的魅力吧。”
“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運氣真好。”
“也不能這么說,阿凡達光是籌備就籌備了好幾年,花了很多錢,拍攝的時候又多次超支,福克斯也還是給追加了投資,他們有這個魄力,才獲得了好的回報。”
“聽說了嗎,卡梅隆研制的虛擬攝影機開創了技術先河,演員在一塊空地上無實物表演,但在監視器呈現的圖象上,演員卻已置身于絢爛的外星世界之中。”
“另外,動作捕捉技術、表情捕捉技術都是阿凡達在技術領域的新突破。”
“我聽做阿凡達后期的朋友說,阿凡達每幀畫面平均耗費4萬個人工小時,60內容靠cg合成。”
“這部電影用了太多的新技術,新設備了,卡梅隆真的很大膽”
大家討論的越來越興奮,對于做電影技術的人來說,阿凡達絕對是一場盛宴。
這部電影用了創新的面部捕捉頭戴設備,創新的動作捕捉技術,新的攝影系統,新研制的虛擬攝影機,每一個突破都是新先河。
哪怕星際穿越同樣是用3diax相機拍攝的,吳淵也并沒有卡梅隆研發出來的那種虛擬攝影機,他在拍攝的時候,監視器里能看到的只有綠幕,完全得靠自己想象腦補,后期再去貼cg合成。
這種邊拍就能邊在監視器呈現出特效合成后的場景,全天下只有卡梅隆的阿凡達做到了。
這個技術,最終也成為了好來塢一系列超級英雄電影能橫空出世的基石。
“雖然星際穿越運用的新技術沒阿凡達多,但我相信這部電影靠深度是能取勝的。”
兩位負責做cg合成的特效師對視一眼,相視一笑。
眾所周知,卡梅隆不太會講故事,他的電影故事就是怎么簡單怎么來,只能做單線敘事。
論電影故事線和藝術深度,吳淵的星際穿越確實是吊打阿凡達的,這部電影的硬科幻程度也比阿凡達更高。
“不過,故事太有深度,反而會不好賣票房啊。”
“是啊,還是越簡單的故事,商業價值越高。”
咚咚兩聲敲門聲,打斷了大家的討論。
吳淵雙手拿著咖啡盒子,從外頭走了進來,“伙計們,喝點咖啡提提神吧。”
他給每個后期工作人員都送上了一杯熱騰騰的咖啡,這才坐下問道“怎么樣了,還有多久才能渲染好”
“已經差不多了,再兩個小時應該能看到渲染成果了。”
大家識趣的停止了關于阿凡達的討論,一個個都開始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其實,在門外的時候,吳淵也聽到了他們的聊天內容。
沒辦法,現在整個好來塢,只要是和電影工作沾點邊的人,就沒人不把阿凡達掛在嘴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