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提名午宴,其實沒有什么非常特別的地方,就是組委會邀請所謂入圍提名的劇組一起吃一頓西式自助午宴,席間大家隨意交流,相當于創造一個交際場合罷了。
對吳淵這種放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頂級的導演而言,并不會讓他提高什么人脈或者創造出什么合作機會,但對其他二三線的導演、演員來說就不一樣了。
像他在席間就沒少被各種看起來眼熟或者陌生的人搭話交流,也接了非常多的名片,互換了聯系方式。
嗯,名片上大多都留的是郵箱,一種很“落后”的聯系方式。
因為特殊的時代發展速度,華夏國內的80、90后接觸電子郵箱時代并不長,幾乎沒幾年就進化到了即時通訊時代,然后就是微信時代。
但美國這邊不一樣,因為早期互聯網剛誕生時,電子郵箱才是最方便的聯系方式,從私人聯系到公司業務交談再到學習上的師生聯系,大多數美國人都是通過郵箱的方式來溝通的,并且這個習慣延續了幾十年。
以至于直到現在,美國人的線上溝通方式,還是習慣于用電子郵件,像類似其實在美國的普及率并不高,大多數90后、00后年輕人如果要線上聊天,一般是使用s進行好友私聊。
但如果是比較正式的溝通,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依舊還是用電子郵箱聯系。
這點一直都讓吳淵有些不習慣,畢竟他在過年都是用微信的,包括文件收發都可以用微信的文件助手,完全不需要用郵箱。
以至于他用來和美國這邊的關系聯系的郵箱,經常忘記收發郵件,一段時間后才想起來時,打開一看才發現有很多人聯系他.
所以對于交換郵箱聯系方式,吳淵是絲毫不介意的,因為他自己都不確定會不會及時通過郵箱聯系這些“新朋友”,反正他的郵箱是沒設置及時提醒的,真要聯系他,沒手機號的情況下,就一切隨緣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席間,吳淵卻還和一位年輕的女導演交換了微信。
奧斯卡上難得見到華夏身影,但今年比較特別,除了吳淵之外,華夏導演宋思琪憑借《妹妹》獲得了最佳動畫短片的提名。
《妹妹》這部毛氈定格動畫設定在1990年代的華夏,一個男子回憶小時候與淘氣妹妹的日常生活。
這是一部時長為8分鐘的毛氈人偶定格動畫。
其材料的特殊性,使得人物的動作、心理活動等通過材料的變化而表達得更加生動與富有感染力。
1989年出生的宋思琪,今年剛剛31歲,當天宋思琪穿了一件非常有中國特色的印花上衣,中式的對襟領口,很有東方風韻。
難得遇到老鄉,吳淵自然是不吝嗇交換一個聯系方式的,不過這位宋思琪并不是吳淵的學妹,甚至都不是出身于國內三大院校的。
事實上,能夠獲得奧斯卡提名,其實就代表了這位宋思琪的身份不同。
她是畢業于加州藝術學院的實驗動畫碩士。
說得直接點,就是她本身就屬于美國學院派的后輩,拋開國籍不談,事實上她才是奧斯卡的正宗嫡系,她能提名毫不奇怪。
還是那句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奧斯卡其實和以前的金雞獎是一模一樣的,完全就是一個地方小圈子內私相授受的獎項,一直都只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不是“國際”電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