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得從某個人開始說。
對就是某個人。
哪個少女不懷春呀。
她也沒什么不好意思說的。
她就是某個假期回家的時候,遇上了之前認識的一個男生,這個男生是隔壁街的,也不能叫從小認識吧,畢竟是上了小學四五年級后才相識的,那時候雖然是同一所小學,但是不同班什么的,就是母親有次偶然結識了他母親,聊著聊著自然就認識了。
來往也不是很親密,就是打打招呼,鄰里情。
畢竟小男生比自己高一年級,要玩到一起去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那時男生和女生還蠻隔閡的,都不湊一起玩。
初中也是同校,小男生像撥苗一樣,比她高出了許多,五官長開了,又愛運動,帥帥酷酷的,是許多女生喜歡的樣子,她也心動過,但是懵懂的感情總是放在心里,正常孩子都不會那個時候跑去跟一個男生說喜歡他的不是
之后各自升學,見面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
偶爾見個面也是打招呼而已。
可是她大三那個暑假回去,母親為了她實習擔憂得到處找個打聽情況,自然也打聽到了他竟然在她學校附近上班
雖然專業毫無相關,但在外的孩子有個熟人照顧,當媽的能放半片心哇。
約見,督促加上聯系方式。
當年耍酷帥的小男生長得風度翩翩,溫文有禮,戴著眼鏡的樣子像極了漫畫中的男主角呀。
這樣的男生面前,再普通的女生也想他多看自己幾眼了。
懷著這樣的小心思,她愛上了一種表達方式,就是發朋友圈啊。
那些想說不能說的話,悄悄的帶著隱蔽誨暗的信號發上去,如果他點個贊,那簡直是能高興個大半天的事
艾晴從小就不是個出色的女生。
學習一般,模樣普通,要說特別,就是勉強算得上有點小清秀吧,至少不近視,眼睛看起來還是蠻有神的那種。
加上進圈之后,她像發現了新大陸,不單自己喜歡的人,就是平時的同學呀,以前n年不聯系的人,突然出來對你的某段話,某張圖片,某個轉發點個贊,評論一兩句,關系就變得好起來了。
而且圈中好友都是人材呀,各樣技能往上秀,逗你笑的,教你化妝教你穿搭的,評論最新狀況的,解讀時尚潮流走向的,簡直是應有盡有,讓人應接不暇。
艾晴肯定圈中價值的,其一是覺得自己通過發圈變得自信了,雖然她不是追趕潮兒的人,但沾點邊還是可以的,穿得對了,感覺自己也不是那么普通,走路都能有那么兩三四五個回頭者也就滿足了不是
其二呢,是她真的真的真的因為發圈的緣故吧,和某人走近了
雖然還沒開口承認彼此是男女朋友的關系,但是某人下班后就會到她學校等她下班回去呀,有時候就散散步聊聊天,有時候她開口的話就會請她吃宵夜什么的,這樣的舉動,即使他不開口,她也明白是什么意思啦,有時候心照不宣也是種默契,揭穿了反而不美了,大家認定了,等水到渠成的時候,自然會進到那一步,而且她現在剛開始實習,再怎么說,也得工作幾年才會談結婚的事,女生嘛,現在都主張獨立,誰想一畢業就被綁在家里生孩子當全職太太什么的啊,新一代女生都不會這樣想的啦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