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殺人的人變成了他的好兄弟,他卻做不到知行合一了。
當時,翠影湖百姓無一活口,全部成了冤魂厲鬼,有些甚至連成為冤魂厲鬼的機會都沒有,就被蘇衍殺的魂飛魄散了。
蕭懷瑾沒有第一時間就履行殺人償命的為人準則,殺了蘇衍給翠影湖百姓償命。
而是打著以德教化的旗號,公然包庇蘇衍,覺得蘇衍即便犯下了滔天罪行,也應該給他一個機會,應該用道德來感化他,讓他以后行善積德。
這不比直接殺了他好嗎?
更何況,蘇衍其實是個好孩子,他這么殘忍只是因為童年不幸,只是因為他不想被人欺負,他是想要保護自已的母親,他的初衷不是為了殺人而殺人……
總之,別人殺人是無端作惡是村里惡霸,必須要死。
但蘇衍殺人都是身不由已,都是被逼無奈……
蕭懷瑾給蘇衍找了一大堆的借口,最后還把所有過錯都推給了蘇衍身邊的小寵物,認為蘇衍殺人都是小寵物蠱惑的,所以殺了小寵物以正視聽。
再然后,蕭懷瑾就是打著公平公正和彌補的旗號,調查那些被蘇衍殺死的人,是否該死。
這里涉及到一個度,什么才叫該死?什么才叫不該死?
該不該死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不知道,反正最后蕭懷瑾公布的結果,就是翠影湖百姓都該死。
翠影湖百姓,“……?”
在被蘇衍殺死之前,他們連蘇衍名字都沒聽過,也沒有欺負過蘇衍,更沒有做過什么傷天害理的事,只是在翠影湖過自已的小日子而已,怎么就該死了?
蘇衍童年不幸,蘇衍被人欺負,那他去殺那些欺負他的人啊,為什么被殺的是他們這些無辜的人??
為什么他們要為蘇衍不幸的童年買單?
翠影湖的百姓都不理解,原身也無法理解。
她活著的時候一直聽別人說蕭懷瑾是君子,是品行端正的道德完人,是知行合一的執行者,不會允許世間有任何不平之事。
所以她一直以為,蕭懷瑾會為他們做主的,會給所有受害者一個公道,讓加害者得到應有的懲罰。
結果蕭懷瑾卻來了這一套騷操作?
原身當然都不服氣,翠影湖所有百姓都不服氣。
但蕭懷瑾說了,蘇衍,是我的異姓好兄弟,人,我保定了。
甚至為了表明自已的誠意和決心,蕭懷瑾自碎丹田。
不管受害者接不接受,反正丹田我先碎了,算是償還了你們一條命。
什么?這你們還不滿意?你非要我兄弟償命?你沒睡醒嗎?搞清楚自已身份沒有?我可是圣人,是一眾大佬都看好的種子選手,我連丹田都碎了給你們一個公道,對得起你們了,你們一個被撞的路人,給臉不要臉?
好吧,我是圣人,我可以再退一步。
雖然你們是受害者,但是事情已經這樣了,我可以大發慈悲給你們一點補償,完成你們的遺愿。
這個補償你們要了,就是原諒了蘇衍,簽了諒解書,可不能再為難蘇衍。
你們不要,那就是在為難惡心我蕭圣人,說明你們本來就不是什么好人,那就別怪我蕭圣人手下不留情了。
于是,接受的補償受害者,得到了亡魂超度,蕭懷瑾承諾他們下輩子可以投個好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