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數學、化學、物理學、生理學等這些基礎學科上,你們還沒有達到足夠高的水平,還沒有人獲得諾爾貝獎便是最現實的證明。”
“雖然這個獎項,也帶有一定的政治屬性,并不能真實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但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徐少你應該理解我的意思吧?”
徐雷笑呵呵的點了點頭。
他當然理解。
迪爾夫尼是既想委婉表達,龍國的基礎學科還不太行,卻又不敢說得太直接,傷了自己的面子。
“我理解,我當然理解。”
“別的不說,就咱們現在日常科研和生產過程中,所運用的大量科學原理,都是你們西方人發明或發現的。”
“比如什么牛頓三大定律、阿基米德原理、多普勒效應、愛因斯坦相對論、高斯定律等等,但卻沒有張三公式、李四定理。”
“我們在近現代落后了,相比于西方起步晚、底子薄,奮起直追的時候,利用你們西方建立的基礎學科,發展應用學科,最省時省力。”
“但這就好比蓋房子,用了你們打好的地基,速度是可以很快,但蓋出來的房子,也受限于你們的地基尺寸大小和承重能力,難以創新。”
“所以當我們達到了一定水平,或者說達到了一定極限后,再想要獲得突破,就必須要在基礎學科上,取得重大理論突破才行,建立更新更好的理論基礎。”
“就像我們要研究人工智能、要搞可控核聚變、要搞可回收重復使用的低成本航天運載工具、要更加精準可靠的預測天氣,就需要在數學領域,擁有足夠多的優秀人才。”
“可現實卻是,很多人對高中數學都已經深惡痛絕,大學的高等數學更是恨之入骨,因為很多人覺得,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已經夠用了,生活中用不上微積分,更不可能用上維納斯托斯克方程。”
“愿意潛心學習和研究基礎學科的人,本就已經很少很少了,他們畢業之后,還不容易找到對口的工作,很多人即便學有所成,最終也只能從事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從而造成了極大的人才浪費。”
“所以我很早以前,就不僅自己招聘大量基礎學科人才從事相應研究,同時還號召眾多科研與企事業單位,建立相應的人才團隊,并向咱們的高層提出了建議,要在高等教育中,重視基礎學科的人才培養。”
“而在我們的基礎學科人才,蓬勃涌現之前,我便在國外的幾個研究中心,大規模招聘了許多外國人才,其中也包括前不久,在貴國投入使用的,而這些人才的加入,也極大提升了我們的科研實力……”
徐雷一番話,說得非常懇切真誠。
當場就讓迪爾夫尼,產生了一種錯覺。
互派留學生,不是阿勒莎龍提出來的嗎?
怎么感覺,其實徐雷很早就想要做這件事?
但仔細一想。
猛然意識到,好像還真不行。
因為別看龍國如今與米利為首的西方,如今經貿關系火熱。
但很多年前就制定頒布的許多法規,至今依然還沒有廢除。
那種在頂尖高科技的科研與學術領域,對龍國人嚴防死守的慣例也還沒打破。
所以這就導致,龍國即便想要派遣留學生,到西方著名大學或實驗室學習實習都難。
有些人為了獲得入學或錄取資格,
甚至不得不放棄龍國國籍,加入了西方的國籍,成為了"外國人"。
另外,還有一個重災區。
那就是頂尖的高端科學儀器,龍國依然還被嚴格禁售,就連技術轉讓都不行。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科學儀器被稱作科學家,窺視世界原始信息數據源頭的眼睛。
沒有頂尖的高端科學儀器,科學家還怎么做實驗、搞觀測?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諾貝爾獎中的自然學科獎項。
大部分的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獎和醫學獎,都是科學家借助了高端科學儀器,完成了相關科研實驗取得了重大突破。
比如要搞真空電子學方面的實驗,就離不開電子顯微鏡,做光學實驗就少不了光譜色譜分析儀,要搞生物學研究又豈能沒有雙光子熒光顯微鏡……
然而……
面對嚴格的限售甚至禁運,買都買不到高端科學儀器,龍國的科學家自然也就沒有合適的工具,去做相應的實驗研究。
許多推論和設想無法得到驗證,自然也就不能確定是否正確,這不就直接影響到了科研進度,甚至理論體系的提升嗎?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
封鎖圍困,壓不垮龍國人。
封鎖越狠,他們越是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