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像李洵這樣的官宦庶子也是去官學讀書,進不了私學、
在幾個月前,李鄴連小學堂都讀不了,可一轉眼,他竟然能讀名牌私學,讓人不得不感慨命運之造化。
明德學院位于朱雀旁的靖善坊,緊靠興善寺,占地約三十畝,有生徒五百余人,大部分都是官宦子弟或者名門世家。
明德學院分為上院和下院,按照李鄴的理解,就是高中部和初中部,全部讀完需要五年時間,然后可以直接進太學,不需要參加太學入學考試。
他父親李岱已經給他填好了要讀的階段,下院初級,相當于初中一年級,李鄴還要接受一個基本測試。
李岱其實還是高看了他的兒子,他以為基本測試應該沒有問題,就是背一遍論語和孟子,只要讀過小學堂,誰不會背
但他不知道李鄴就只是在七歲時懵懵懂懂讀過一年書,認識的字加起來最多五十個,在挨那一棍之前,已經還回去四十八個了。
當然,論語和孟子李鄴現在也不會背。
不過李鄴實在不想來明德學院讀書,他想去縣學,只是礙于祖父李林甫的面子,不得不來。
他需要自由,需要大量自己的時間,現在距離李林甫倒臺還剩三年,距離安史之亂還有六年,讓他在這里蹲五年,黃花菜都涼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院不接受他,然后他就可以轉去縣學讀書。
李鄴坐在先生的書房內,瞇著眼睛想對策。
一個表情嚴肅的瘦高先生坐在對面,他叫梁思德,是下院初級的教授。
“讀過千字文、急就篇和開蒙要訓嗎”
李鄴搖搖頭。
“能背論語和孟子嗎”
李鄴還是搖頭。
梁思德眉頭一皺,“那你會什么”
“會寫詩”
梁思德詫異看了一眼李鄴,勉強道“寫一首給我看看”
“請先生出題”
“我們這座塔樓叫明臺,那你就以明臺為題寫一首詩。”
梁思德去旁邊倒茶去了,李鄴坐在桌前,想了想,便提筆寫道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
他寫的是繁體字,練了幾個月的字,常用的繁體字他都能寫了。
不過寫了這兩句,李鄴搖搖頭,這首詩武則天時就出現了,他雖然打算裝不學無術,但也不想背負盜竊別人詩的名聲,他把紙捏成一團,又重新鋪開一張紙。
瞇著眼想了片刻,李鄴忽然靈機一動,有了。
他立刻提筆寫道
一座寶塔平地出,
上面小來下面粗。
有朝一日倒過來,
下面小來上面粗。
寫完,李鄴放下了筆,“請先生過目”
梁思德剛喝了口茶,上前看了一遍,噗他口中茶噴了出來。
他瞪大眼睛問道“這這是你寫的”
李鄴謙虛笑道“學生書法不好,讓先生見笑了”
“我我”梁思德說不出話來,放下茶盞,拿著詩就跑掉了。
片刻,一名老者跟隨梁思德進來,老者頭戴紗帽,身穿深綠色的官服,讓李鄴心中有點奇怪,這明明是私學,怎么還會穿官服
老者進來便笑瞇瞇抱拳道“在下趙舒,是本校教諭,我以為李公子明天才會來”
李鄴見對方的笑容一臉巴結,心中有點不妙的感覺,好像自己寫的那首詩沒起作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