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均乘坐馬車一陣風似的趕到了永達坊,遠遠便看見外婦的府門前站著幾名衙役,老管家正給他們解釋什么
馬車在府門前停下,老管家連忙上前稟報,“老爺,昨天書房失竊,那三塊白玉不見了,夫人正要報案”
張均咬牙道“沒有失竊,是我拿走了,叫衙役趕緊走”
老管家連忙給幾名衙役塞點錢,說幾句好話,衙役們轉身走了。
張均這才走下馬車快步向屋內走去,他的外婦迎上前,驚慌道“老爺,昨晚書房進賊了。”
外婦就是情婦,唐朝稱為別宅婦,達官貴人養在外面,沒有名份的女人,李隆基曾經幾次下旨,禁止官員養別宅婦,但執行都不是很好。
這里多說幾句。
隋唐兩朝受鮮卑族的影響極大,統治者雖然是漢人,但他們都是北魏六鎮守軍的后代,都是胡化的漢人,風俗、禮儀以及倫理道德等等都和鮮卑胡人沒有區別。
六鎮后裔建立北周和隋唐,開始統治中原后,慢慢接受了漢族文化,但骨子里還留存著鮮卑人的一些倫理。
比如草原胡人的一個風俗,兒子繼承死去父親留下的女人很正常,除了親媽以外,父親的其他女人都是他的財產,他當然要繼承。
唐高宗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但武則天可是唐太宗的嬪妃,漢人無法接受這種倫理,但鮮卑文化卻認為很正常。
唐玄宗奪兒媳楊玉環為妻,在鮮卑文化中也不奇怪,甚至隋文帝死后,隋煬帝楊廣收了宣華夫人是真的嗎當然有可能是真的,但也不奇怪,李治可以收武則天,楊廣為什么就不能收宣華夫人
本來就是鮮卑胡人的風俗,只是后世為了抹黑楊廣而上綱上線罷了。
鮮卑胡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大婦的地位比較高,這和她們的陪嫁財產有關系,沒有明清時代的三綱五常約束,大婦在家就是半邊天。
所以隋唐時代的懼內情況就比較多,包括隋文帝楊堅就特別懼內。
張均的外婦姓韓,是一名歌姬,屬于賤籍,張均的妻子不承認她也很正常,張均只得偷偷把她養在外面,還給他生了兒子。
張均不是怕朝廷和皇帝知道,而是怕自己的妻子知道。
張均惱火道“家里進賊不要急著報告,要先告訴我,我來決定,知道嗎”
韓氏見老爺發怒,嚇得戰戰兢兢道“我知道了”
張均快步向書房走去,走進書房,一眼看不見墻角的玉屏風,桌上的玉麒麟和玉鎮尺也不見了。
但張均最擔心的,還是他書櫥里的東西,他打開書櫥,發現錦盒不見了,頭腦嗡的一聲,渾身冰涼,如墜冰窟。
錦盒中有不少信件,尤其還有一本讖書,上面批注有自己的體會心得,如果被李林甫拿到了,后果不堪設想。
他雙股一陣戰栗,無力坐倒在地上。
李林甫還在光宅坊的安然居大酒樓內,他在安排彈劾宇文靖的事宜,這是他做事的風格,一切都要謀定而后動。
他讓人將元驍的證據抄寫一份,把抄件交給了御史中丞王珙。
“今天下午就提交彈劾書,彈劾宇文靖放縱家人作惡,危害長安百姓。”
王珙是李林甫的心腹,同時也是李林甫的鐵桿盟友,也是李林甫掌控御史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