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緒攻打荊襄失利,失去從東南商洛道殺入關中的機會。
而潼關作戰十分不利,主將高仙芝經驗豐富,他指揮唐軍利用潼關天險,死守關城不出,十萬燕軍攻城一個月,燕軍損兵折將達三萬余人,卻始終攻不破潼關大門。
這天上午,安祿山親自駕臨城下,靠躺在十六人扛抬的龍輦上,臉色鐵青,他忽然反手一鞭抽在主將崔乾佑的臉上,臉上頓時起了一道血痕,崔乾佑嚇得當即跪下,后面的數十名將領一起跟著跪下。
安祿山大罵“一群飯桶,養你們都是白養的,連個潼關都攻不下,還能指望你們攻下長安嗎”
崔乾佑抱拳道“請陛下息怒,長安易攻,潼關難打,微臣有個建議,也能攻進長安”
“什么建議快說”
“微臣建議分兵攻打蒲津關,蒲津關雖然也是軍事要塞,但確實比潼關容易一些。”
安祿山恨恨道“你是主將,你決定就行了,還要問我嗎”
“微臣遵令”
安祿山隨即返回了大營,崔乾佑當即命令副將孫孝哲率軍三萬,從風陵渡過黃河,翻越中條山,攻打河東城。
安祿山悶悶不樂回到大營,宰相嚴莊勸道“陛下攻打關中其實稍微急了一點,唐朝雖然腐敗,但百年底蘊還在,一味硬攻并不高明,需軟硬兼施才是王道。”
安祿山點點頭,“你說說看,怎么個軟攻法”
“陛下,邊令誠可是潼關的監軍,這么貪婪的小人不好利用,豈不是可惜還有榮王李琬手握軍權,他會對太子之位不向往還有飛龍潛伏在長安,蠢蠢欲動,現在進攻太急,他們矛盾被外敵壓制住了,只要陛下稍稍撤軍,減輕他們的戰爭壓力,他們的各種內部矛盾一定會爆發,等他們把自己的腿打斷了,我們再攻打關中也不遲”
安祿山沉思片刻道“你說得對,我是太急了一點。”
他當即下令道“傳我的旨意,大軍暫停攻打長安,收兵回陜州休整。”
崔乾佑等燕軍將領紛紛松了口氣,剛剛準備渡河北上的孫孝哲也撤了回來,雖然蒲津關是比潼關容易攻打,但過中條山不容易,攻打河東城更不容易,實際上難度也是一樣。
安祿山又命令飛鴿傳信給長安情報頭子劉駱谷,命令他帶價值五萬貫的財寶去賄賂監軍邊令誠。
嚴莊確實看得很準,在燕軍強大軍事壓迫下,唐朝內部的一切矛盾都偃旗息鼓了。
李隆基盡管對李鄴恨之入骨,但在高力士的反復勸說下,他不得不以大局為重,設立江漢節度府,封李鄴為江漢節度使,同時革去李岱山南東道都團練使的職務。
還有太子,李隆基已經相信了飛龍的話,太子會對自己發動兵變,他已經在考慮廢太子了,但潼關局勢吃緊,他又不得不暫停了廢太子的決定。
隨著安祿山的撤軍,潼關壓力減輕,李隆基稍微喘了口氣,他的心思又開始活躍起來。
內宮御書房,李隆基正在聽取袁思藝的匯報,袁思藝這兩年越來越受李隆基的信任,已經漸漸超過了高力士。
“陛下,廣寧王昨天中午密會了刑部侍郎房琯,晚上又借口給父親請安去了太子東宮,太子實際上是通過廣寧王和外界聯系。”
李隆基當然知道太子是通過廣寧王和外界聯系,這個口子還是他放開的,當初放開了對其他皇子的鉗制,也放松了太子和外界的聯系。
但現在李隆基要抓太子的把柄,他需要找到借口廢除太子,關鍵是看太子和誰聯系
和朝廷文官聯系,對廢太子的意義不大,太子也看奏折,他也需要表達自己的意見,那么和朝廷文官聯系,很可能就是這個目的,至少他有這樣的借口。
關鍵和軍方聯系,和掌握軍權的藩鎮或者軍隊高官聯系,這才是李隆基最忌諱的方面,也是他可以找到廢太子借口的地方。
“他和襄陽那邊有聯系嗎”李隆基拉長臉問道。
“目前暫時沒有發現,或許有聯系,但他們通過哪條渠道聯系,老奴還查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