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眷都在穰縣縣城內,我們想幫忙做點事情,才來難民大營。”
李鄴明白了,他們想幫忙,但柳洵又不愿他們插手,所以對他們敬而遠之,不給他們做事的機會。
李鄴隨即對柳洵道“馬上到中午了,你立刻去通知難民營,嚴禁在大帳旁燒火做飯,一旦失火,幾十萬人都得燒死。”
柳洵一驚,立刻起身道“卑職這就去禁止”
“還有”
李鄴叫住他又道“地上太泥濘,可以在主干道上鋪上稻草,方便大家行走”
“卑職遵令”柳洵答應一聲,便匆匆去了。
打發走了柳洵,李鄴笑道“大家盡管暢所欲言”
劉晏嘆口氣道“節度使也發現了,安全隱患太大,其實昨天就失火了,燒了三頂帳篷,要不是正好下雨,整個難民營都會燒掉,我就建議給百姓賑粥發熟食,不要再給米,但柳長史卻不肯聽。”
“除了安全隱患,別的呢”
劉晏憂心忡忡道“其實安全隱患還不是最急迫的,最急迫的是疫病,人口密集居住,幾十萬人隨地大小便,水井被污染,我敢斷言,再不改變,十天之內必有疫病流行。”
“那怎么改變呢”
“很簡單,第一建立病區,把所有生病的人集中起來治療;第二,在遠處建立公共茅廁,嚴禁隨地大小便;第三,大量采購馬桶,給每家發一個,夜里可以在馬桶里方便,天亮后送往公共茅廁;第四、大量使用石灰水,把整個大營撒一遍,第五,大量收購金銀花和板藍根,熬制藥湯給難民喝,對防治疫病有好處。”
李鄴點點頭,都是非常實用的辦法,切中要害,為什么柳洵就不采用
李鄴沉思片刻道“關鍵問題是難民太多,帳篷不夠用,有點超過我們的接待極限,劉御史可有辦法解決”
劉晏微微笑道“辦法當然有,要么擴大難民營,要么加快流動,其實我們的問題還是要加快流動,不要住的時間太長,要提高效率,登記完就走人,而像那些趕著大車過來的富戶,完全沒有必要呆在難民營,在路上就可以登記完,發一塊牌子,然后拿著牌子直接去安排的州縣,在路上設立賑濟點,這樣至少能把難民營的人數減少一半。”
李鄴微微笑道“劉御史建議精辟深刻,非常好,可愿意留下助我一臂之力”
劉晏就是得罪了楊國忠,才被排擠到洛陽,他不愿回長安,能在荊襄為官,他當然求之不得,他立刻起身道“愿為節度使效力”
李鄴又對其他幾名縣官笑道“你們也留下來吧”
眾人大喜,紛紛表態愿意為李鄴效力。
李鄴當即免去柳洵的難民營總管之職,讓他返回襄陽繼續出任本職,李鄴隨即任命劉晏為江漢節度府副長史,同時出任山南東道安民使,主管難民安置事宜,其余官員都協助劉晏。
劉晏不負李鄴信任,他雷厲風行,實行嚴格的禁火制度和衛生管理制度,又提高效率,加快安置速度,短短五天時間,便把烏煙瘴氣,骯臟不堪的難民整理得井井有條,難民營人數從近三十萬人迅速下降到二十萬,十天后降到十五萬人,基本上就能保證一家一頂帳篷,極大地方便了難民。
李鄴也撥出十萬貫專用錢,大量采購金銀花等藥材,以及生石灰、馬桶等物品,保障了難民營的安全運轉。
這時,李鄴的父親李岱又重新抵達長安,接受天子任命,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任政事堂相國,這樣一來,政事堂五相,楊國忠、陳希烈、韋見素、張均和李岱,張均勉強算中間派,其他四人分屬于楊黨和太子系,居然持平了。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