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士兵奔赴山谷東側,也就是軍城那一側,撒潑火油,點燃了松樹,很快,東側成片的黑松林開始燃燒起來。
盡管祁連軍城并不靠樹林,相距還比較遠,但它兩側都是樹林,尤其東側成片的松林開始燃燒起來,對城內還是影響巨大,煙塵彌漫,熱氣灼人,呼吸都感到困難,所有士兵都有一種大火焚城的窒息感和恐懼感。
官道上的兩千吐蕃士兵也感覺到了濃煙的影響,開始向后撤離,撤軍進了狹窄的谷道,死守住谷道。
吐蕃軍的注意力都被大火吸引去了,他們怎么也想不到,就在距離城墻不到三十步的懸崖下方,一支七人組成的精銳的掘地隊伍,正在迅速挖掘一條通往城內倉庫的地道。
唐軍也撤退到三里外,遠遠望著前方烈火滔天,濃煙彌漫,祁連軍城被濃煙遮蔽了。
大約半個時辰后,七名士兵挖通了地道,進入城內的倉庫地下,一名士兵慢慢將頭頂上的麻袋推開一條縫,發現這里是糧倉,而根據向導的描述,糧倉隔壁就是水房。
隔墻是用泥土混著麥麩夯制的,很容易挖開一個洞,隔壁果然是水房,水房很大,陰冷潮濕,密密麻麻擺放著八百口甕缸,里面裝滿了水。
七人同時動手,他們用尖錘在甕缸底部敲擊一下,咔一聲,立刻出現一個拇指粗細的洞,水從底部洶涌流出,每個缸底敲三個洞,水流得更快,匯集到墻邊,順著一條污水道流出城去。
不到一刻鐘,八百口大缸全部被敲穿,七名士兵迅速撤退,從糧倉的地洞鉆了出去,他們沿著山崖狂奔,很快便聽見了城內傳來大喊大叫的聲音。
幾名取水的吐蕃士兵發現水缸內都空了,驚恐得大喊起來。
破壞水源屬于釜底抽薪的計策,對于山上的軍城是最致命的一招,這比放火燒山嚴重多,放火燒山基本上影響不到軍城,只是士兵會感到強大的心理壓迫,除此之外便沒有任何損失,十幾里的開闊地帶,煙塵最終會飄散。
但是沒有水,軍城一天都守不住,趁著烈火還沒有完全熄滅,一千吐蕃軍放棄了軍城,向其他兩千吐蕃士兵匯合而去。
兩天后,李鄴率領兩千騎兵又來到了祁連軍城,這時,烈火已經熄滅了。
南霽云向李鄴抱拳道“啟稟殿下,城內吐蕃軍隊已撤退,目前是一座空城。”
李鄴點點頭,吩咐后勤將領道“立刻派人去張掖拉一批水缸過來,祁連軍城我們還要繼續使用。”
“遵令”
后勤將領帶著士兵趕往谷口,安排水缸去了。
李鄴催馬進入了這片寬闊地帶,山坡東側的松林沒有完全燒毀,只燒毀了一半,數百畝左右,一棵棵燒成木炭的樹矗立在山坡上。
軍城完好無損,軍城南面的大片松林也安然無恙。
一支數百人的唐軍已經先一步進了軍城內清理。
這時,一名斥候騎兵疾奔而來,抱拳道“啟稟殿下,三千吐蕃軍在南面五里外,守住一條只有五丈寬的狹窄谷道,谷道稍微有點坡度,他們列隊站在高處,看他們的裝備和氣勢,不像之前的吐谷渾人,而應該是吐蕃人。”
看來吐蕃軍已經無城可守,準備用人力來阻擋自己了。
李鄴輕輕搖頭,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傳令大軍,繼續南下”
七千軍隊繼續向前推進,數里后,山谷又變得狹窄起來,曲折蜿蜒,兩邊都是懸崖峭壁。
又走了一段路,前面地勢變高,有一段十幾度的坡度,在坡度上方,站在黑壓壓的吐蕃士兵,居高臨下的盯著他們。
李鄴冷冷令下,“重盾兵列陣,重弩軍準備”
這時,遠處七八十步外的吐蕃士兵發一聲喊,一起甩繩投石,密集如蝗蟲一般的石塊向唐軍士兵劈頭蓋臉飛來。
重弩士兵蹲下,前面的重盾士兵紛紛舉起大盾抵擋。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