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第三個節點已經沒有了,只剩下第一和第二個節點,不久前他得到消息,李光弼的軍隊擊敗田承嗣,收復了汴州,加上宋州一直控制在唐軍手中,那么從長江到黃河的通道就打通了。
現在只剩下第二個節點,那就是三門峽,三門峽太險要了,基本上都是十船七毀,一直是制約朝廷漕運和關中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朝廷沒有辦法,只有在三門峽一段走陸路,修建中轉倉庫。
如果李鄴想把荊襄船只送到隴右,唯一的麻煩就是三門峽,以前李鄴還擔心隴右和朔方之間的高山峽谷,但事實證明,它們可以走皮筏子,只是沒有纖夫,如果能解決了動力,那問題就迎刃而解。
荊襄有五百多艘車船,動力就可以解決了。
但三門峽也不是所有船只不能走,李鄴記得少年時烏雞郎說過,他們就是運貨的,從長安到洛陽,每次都要經過三門峽,十幾多年都平安無事,最后是因為新伙計經驗不足,導致船只在三門峽撞山,船毀人亡。
說明三門峽還是可行的,關鍵怎么走
這時,季壽春帶著一名官吏和兩名中年男子走進來,官吏叫劉行遠,是陜州治河官,專門負責三門峽這一塊的水文監測,兩名中年男子便是船工了,黃河上行船二十幾年,對三門峽了如指掌,他們三人是李鄴父親李岱幫忙找來的。
三人跪下磕頭行禮,“參見岐王殿下”
李鄴請他們起身,笑道“請你們來隴右,其實就是了解一下三門峽的情況,當然會有筆生意請伱們做,事成之后,每人能賺五百貫錢。”
劉行遠急道“殿下,卑職不是為了錢。”
“我知道,我這里缺少一名都水官,監控隴右的水文,并教授一批學生,但我們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才把你請來。”
“小人愿為殿下效力”
李鄴點點頭,指著沙盤道“我給你們說,我最近想把一批船只從荊襄轉運到隴右,李光弼將軍收復了汴州,船隊就能從長江駛入黃河了,但過三門峽是個難題,所以才把你們請來。”
一名最年長的老船工道“殿下,從這種地圖上看,過三門峽不難,這么寬的河道呢但它沒有把水流的情況顯示出來,三門峽有兩大危險,一個是暗流,一個是河底暗礁。
朝廷的漕船為什么過不了三門峽,因為它是一串幾百艘,除了首船可以由船工掌控,但后面的幾百艘漕船就只能跟隨水流,偏偏水流就會引導它去撞山,所以過三門峽的第一個難點,就是要克服水流,不能讓船只受水流的控制,每艘船都要獨立,都要有經驗豐富的船工掌舵,這才是幾百艘船過三門峽的關鍵。”
另一名船工也道“我補充一點,三門峽過不了大船,水下有暗礁,滿載貨物的大船很容易撞上暗礁傾翻,也不是一定過不去,那就要一點點地航行,專門有人盯著水面,指揮方向,才能擦著暗礁過去,如果遇到最常見的河面起霧,那就是九死一生了。”
李鄴連忙問道“大船是指多大的船”
“一千石以上的貨船,如果滿載貨物就不行。”
李鄴負手來回踱步,他要調用的船只都是一千石的車船,但他想順便運一批張平從江南采辦的糧食過來,這就有點麻煩了。
劉行遠在一旁道“殿下的船只如果比較大,而且有貨物,可以有兩個辦法解決。”
“什么辦法”李鄴回頭問道。
“一個是船貨分離,貨物走陸運,繞過三門峽,船只走水路,過了三門峽后再裝船,目前包括朝廷都是這樣做的。”
“第二個辦法呢”
“第二個辦法就是摧毀暗礁,天寶七年,殿下的祖父就下令讓三千石大船裝上鐵撞頭,去撞擊水下暗礁,可惜沒有成功,力量還是弱了一些。”
這時,李鄴腦海一閃,他想到一個辦法。
本章完
atbaatb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