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在滄海的時候,封不平就一直有一個想法,不過那時候,這個想法一直沒辦法實施,各種條件都限制了那時候的他。
而現在,封不平感覺,自己完全可以嘗試一下了。
回到自己的臥室,封不平將一件件靈器取出來擺放在面前,數量足足有數十上百。
這段時間他可沒有閑著,除了培訓期間一段時間沒有辦法獲取靈性物品之外,他一直都在積累靈器。
看著眼前這些亂七八糟的靈器,封不平陷入沉思“靈器的能力大多都是差不多的,常見的也就那些,大部分都會重復,這些靈器,有一件就足夠了,多了我也不能帶在身上”
“那么,有沒有辦法,將這些靈器整合在一起”
這個想法,封不平在滄海時候就有了。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么一個想法,其實也很簡單。
其一,靈器本身能力大多都是重復的,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存在。
其二,他現在基于能力的原因,不可能得到高品質的靈器,而往往低層次的靈器,例如印章,其實很多時候并沒有什么用處,比如定影,能夠定住的靈異的實力也非常有限,他一直渴望得到更好的靈器,而不是一直借助靈異執念化的能力,哪怕他不懼怕靈異執念化能力帶來的反噬,但是久而久之,終究還是會被影響到的,封不平甚至于懷疑,一直這樣下去,自己會不會被影響,漸漸失去人的本心,化為鬼化者。
綜上所述。
為了避免這些弊端,他想到了一個可能,自己,能不能將這些重復的,能力低微的靈器的能力,整合到一起
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否則封不平也不會這么想。
身為封靈師,且親手復蘇了這么多靈器,越是復蘇,他越是明白這個可能性。
靈器的存在是什么樣的
物品寄宿的念想。
蘊含的靈性,或者說靈力。
然后最關鍵的,是封不平以某種手段使之復蘇的冊封之陣。
三者合一,這就是靈器。
而這其中,仔細想想,其實,靈器本身是有著共通性的。
靈器的實體,并沒有特殊之處,也就是說,并不是關鍵,關鍵之處,是內在。
而既然實體不是關鍵,也就有了改變,或者說轉移的可能,不是嗎
而關鍵點來了,如何轉移
首先是靈力,這方面,封不平倒是完全可以做到轉移。
甚至于冊封之陣,這個當時想到這個可能時,對于封不平來說最大的限制,此時封不平也已經有把握能夠轉移。
關鍵是那股念。
念,虛無縹緲,無形無影,如靈異執念般,無法捉摸,但卻又是靈異和靈器這種存在,最根本的源泉。
靈異也就罷了,其念簡直無法捉摸,前面封不平以鬼器鋼筆就做了一個實驗,結果差點瘋掉,一點頭緒都沒有。
靈器相對于簡單一些,而且隨著冊封復蘇,冥冥中封不平也會和靈器產生一種聯系,這使得他能夠更深入的去理解靈器念的存在。
但這種簡單,也是相對而言的。
拿起一件靈器,封不平沉下心,靈覺漸漸散發開來,融入靈器之中。
這是一種很特殊的感受。
冊封復蘇之陣遺留的痕跡,宛如一道道裂紋,密布整件靈器之中,封不平很清楚,這些裂紋,其實就是這件靈器念的具現。
或者換一個說法,是他的能力,使得這種念被固化下來,且具現化了出來。
這很關鍵。
非靈器狀態下,哪怕具備成為靈器的潛力,如果沒有由他冊封復蘇過,其中的念是根本無法發現的,甚至于封不平嚴重懷疑,那種狀態下的靈物,其念是非常不穩定的,是游動的。
而這種情況下的念,毫無疑問,根本無法捕捉,也無法進行研究,這也是為什么,封不平無法針對鬼器研究的原因之一,當然了,鬼器明顯比之死物般的靈器的念更加復雜千百倍就是了。
言歸正傳。
有了這種認知,那么封不平需要做的事情就很簡單了。
如何轉移這種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