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支持民國的利益集團發現,新建立的民國無法為他們帶來實際的收入改變,相反,他們的收入少了,這頓時引起了集團對民國的敵視。
民國七年,他們發動輿論壓力,以‘民國高層皆是勛貴’‘老百姓沒有一席之位’為引,發動輿論攻勢。
為什么要用百姓,原因很簡單,因為老百姓是最容易被輿論左右的群體。加上百姓天生就是仇富心態,今天殺了一個總督,老百姓歡呼雀躍,明天殺了首輔,老百姓照樣歡呼雀躍。
而代價僅僅只是一些‘莫須有’的罪名罷了。
加上民國首輔四年一屆,每個人的思想不同,政策也不一樣,就容易造成矛盾的政策。
迫于輿論壓力,民國政府不得不提拔一部分百姓做了議員。
可是問題來了,老百姓懂什么啊?他們什么都不懂,你指望一群能被輿論左右的人去治理國家嗎?
而且做官的百姓還是百姓嘛,顯然不是。
他們最開始確實為了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名為‘野心’的東西生根發芽。
民國的俸祿不足以平息他們哦的野心,至此,欲望也出現了。
有一部分提拔上來的人還是想要為百姓做好事的,可是,官場沒那么簡單。他們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間,成了專業背鍋俠。
搞得議會之內,民國上下烏煙瘴氣。
民國十年,剛剛消停下來的百姓起義又有抬頭的跡象,有很多人也發現了,民國堅持不下去了。
因為沒有一個絕對的執行者,很多問題討論十天半個月乃至一年都沒有結果,
整個新民國瞬間被農民起義的煙云籠罩。
為了扼制農民起義,民國政府收天下之兵,重新熔煉。
直到四年后,民國十四年到民國十八年這四年時間里,民國政府展現出復興的跡象,因為這一屆的首輔成功扼制了土地兼并問題和財政赤字問題。
然而,這也動搖了世家大族的基礎。
民國十九年,民國政府宣布共和,稱‘第一共和國’。民國首輔也有了另一個稱呼‘共和國首席’。
而共和國也沿用民國稱號和民國紀年。
民國二十年,靈冬帝國對民國(共和國)挑釁,民國發出警告。
民國二十一年三月,靈冬帝國以‘誤傷’為理由,用火藥炸死了民國駐靈冬帝國公事館人員一十五人,炸傷三十八人。民國政府依舊是嚴重警告!靈冬帝國只是草草賠償了事。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眾國認為民國政府軟弱可欺,與八月以九國為壓力,挑釁民國政府的神經,太和島問題。
民國政府依舊是嚴重警告!
消息傳開,徹底激發了愛國百姓的怒火!
民國二十二年,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玄田起義爆發,各城駐軍望風而降。
‘朝天放三槍,對得起民國了。’
民國二十五年,南方各省以及西方各省,北方和省全部宣布獨立,民國統治土崩瓦解。
隨后,葉府進行了最后的介入,立李巖為帝,國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