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評論一個人的優劣不能片面,若要知道一個人的言行與名望如何,都不如親身問當地的百姓。”
“畢竟,一個官當得好壞,只有百姓心里最清楚”
“呵呵好個百姓心里最清楚”刑部尚書身旁的吏部尚書側頭打量著白玉笙,看模樣已經和刑部尚書站在同一陣線上,當即也側身來到大殿中央,朝著圣皇跪下后說道“陛下,微臣以為這白玉笙曾經與墨子柒關系密切,言辭、動作、情緒均向著罪人,顯然是早有包庇之心,所謂不能片面也只不過是想讓陛下派人前往淮揚城罷了,到時候欽差一去一回,少則數月,多則一年,到時候指不定還會找出什么言辭搪塞陛下”
“更何況,如今淮揚城境內說句不好聽的,有一半都在景王的管轄之內,即便真的派人前去探查,恐怕也很難得到真實結果”
“故此微臣贊同刑部尚書的建議,寧可錯殺一人,也不能容此等隱患侵蝕大夏帝國的基業”
話音剛落,以刑部尚書為首的一眾朝臣都跪在了昊天殿上,祈求圣皇能夠做出決斷。
可圣皇此次卻又反著來,打量著大殿中央的景王與白玉笙。
“你們二人既然說墨子柒不該死,總該拿出證據吧,否則孤難平諸位臣子之怒啊”
圣皇到底怎么回事看似是在孤立景王,將選擇權交到了眾朝臣的手中,卻在做出選擇后,扭頭問景王還有什么要說的
這比較方才判決陳瀟的態度可完全不一樣啊
這這明顯就是不想讓墨子柒死啊
刑部與吏部尚書相互觀望一眼,最終還是將目光落在了禮部尚書上。
要知道,大夏帝國向來重視禮節,禮部尚書在六部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可二人卻沒想到,禮部尚書只是站在原地笑了笑,并沒有做出任何舉動,仿佛他早已看透了圣皇的打算,知道朝臣們的舉動,都不過是徒勞而已。
而另一側白玉笙聞言,忽然想起囚車上的萬民傘,連忙后退跑出昊天殿,才在十個呼吸后跑了回來,將那一沓略有些凌亂的傘面捧在懷中。
“陛下請看,此物乃是押解墨子柒離開淮揚城時,城內數百萬百姓贈送的萬民傘,其本意便是為她伸冤,表彰她在淮揚城做出的貢獻”
“由此來看,墨子柒心系百姓,已經得到了諸多百姓的認可,而她身在涼王府,也的確有些事情無法左右,可堪堪半年,她依然將所有心力放在百姓身上,足以見她對陛下與大夏帝國的忠心”
李公公見狀,知道圣皇肯定要檢查此物的真偽,當即便使喚著兩個小太監拉開傘面,展現在眾臣眼前同時,那密密麻麻的性命與祝福語,也徹底壓滅了刑部與吏部尚書的氣焰。
百姓如水,朝廷如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既然墨子柒得到了此種證物,若是刑部與吏部尚書再打壓,恐怕會招惹圣皇的怒火。
可不遠處跪在地上的陳瀟卻笑出聲來,遙遙指著“萬民傘”喊道。
“她墨子柒該死寒江與她認識不止半年,她也可以從寒江那里得知涼王府的狀況”
“所以,不排除她勾結乾坤道宗不排除她暗中維護涼王府的逆賊她該死她該死啊”
聽到陳瀟略有些癲狂的言辭,刑部與吏部尚書雖不敢言語,但還是帶領眾朝臣向圣皇磕了三個響頭。
此時,朝廷關系已經明了。
刑部與吏部尚書等數百名朝臣認為墨子柒該死,并且應該立即推出午門斬首,以儆效尤。
可這“萬民傘”也證明了她的功績,表明了她在百姓中的地位,若是當眾斬首,勢必會掀起軒然大波,甚至造成民間動亂。
圣皇瞇著眼睛,打量著昊天殿內眾臣并未說話,似乎在做著抉擇。
可誰料,此時禮部尚書卻上前兩步,朝著圣皇施禮道“陛下,微臣倒是有個好主意”,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