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熱的土,濕熱的天,蒸籠一般的舟山島內,草木超乎想象的葳蕤繁茂。
帶走悶油瓶的野人行跡十分明顯,眾人追蹤起來輕而易舉,而且,目的地也不遠。唯一棘手之處,是野人藏身的地方搬開墓碑就是了。
“怎么會在墳墓里面難道。。那紅野人是尸體變的”
“你覺得呢”
小三爺沒好氣地揶揄了胡思亂想的無邪,然后與非自然局的人合力打開了墓碑。
眾人得以看清碑后景象,紛紛大呼不可思議。
小小的墓穴暗藏玄機,石碑只是一道隔離的門。他們一眼看去,墳墓里紅光籠罩的一條隧道緩緩傾斜著通向大地深處,能見范圍,至少有一兩百米。
依然是小三爺走在前面,其次是陳慕兩和胡八一等人,其他非自然局的留在了最后。
通道中岔路很多,每次都是胡一八和小三爺商量得出結果,然后李落確定選擇。
又行數百米,距離地面幾十丈后,眼前光景再次變化。地道盡頭,竟然連通了島嶼的內部空間。
眾人站在洞口嘆為觀止,他們這才知道,整個島嶼中空,所在的通道只是空間內壁上無數的孔洞之一。往下俯視,膽小的人只感覺頭昏目眩有種墜落的即視感。那下面不足百丈的位置,就是咕咕嚕嚕的巖漿。
雖是地下空間,但暗紅的光亮將這里照得恍如白日。更神奇的是,明明看到巖漿在冒泡,但溫度跟外面也差不多。
最令人驚嘆的,是吊在巨大空間中猶如蜂窩的不規則球體,蜂窩上方一根直徑不足十米石柱連著頂部,跟整個蜂窩比起來說石柱是筷子也不為過。目視之人,無不擔心蜂窩會突然掉進巖漿湖中。
除此之外,眾人還看到,不少孔洞前有石橋連接到蜂窩上,乍一看,像是一條條鐵鏈繩索。
“你們看,橋上有人。”
石橋看似鐵鏈,實則寬度不小。眾人聞聲看去,遠遠發現了石橋上行走的紅色野人。這一比較得出,橋面寬過兩米。
“三叔,悶油瓶會不會被抓進去了”
小三爺沒有回答,這問題的答案已經很明顯了。他們是順著路跡追來的,而且還是呱呱族的巢穴,悶油瓶絕對是被擄到此處。
但,現在的難題是,怎么找
不說隨處可見的野人,只是眼前的蜂窩,相比之下他們都是螞蟻,里面什么情況他們又一無所知,冒然闖進別說救人,去送人頭還差不多。
這時,景田的一句話讓雙方專家都激動起來。
“李科,這石體應該就是資料上記載的懸墓了。
二千七百面前,宋始帝聽信方士之言,認為自己陰年陰月陰日生,不利于子孫后代和帝國延續,所以組織方士尋找至陽之地作為陵墓。
宋史上只是說宋始帝召數萬工匠于東疆,建懸墓于火海之上,之后把所有知情者陪葬。
因為線索有限,加上宋始帝時期國家太窮,各界自來對他的陵墓研究興趣不大。現在看來,倒是人們低估了。”
“當時生產力和科技水平落后,這懸墓全憑人力開鑿,倒也是一件奇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