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點多,白澤村曬谷場旁的大榕樹下,傳來了孩童朗朗上口的讀書聲。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一塊破舊門板斜靠在榕樹干上,門板上用粉筆寫下了這首破陣子aaiddot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上半部分詩句。
十來個孩子就這么坐在地上,一字一句地朗讀著詩句,一個年輕人在不斷地糾正他們的發音。
這些孩子年齡從6、7歲到12、13歲不等,大都以男孩居多,女孩只有2個而已。
年齡小的也就抱著湊熱鬧的心態跟著朗讀,也只有那些10歲以上的,能夠勉強把字認個大概。
孩童的讀書聲結束后,響起了一個年輕人的聲音,年輕人正是魏長寧。
“大家不能死記硬背,要想理解這首破陣子aaiddot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詩句的意思,就要先知道作者辛棄疾是個什么樣的人。”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詩人,他出身在淪陷于金國鐵蹄下的山東歷城
“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后方的漢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當時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并擔任掌書記”
“辛棄疾于公元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親自率領五十多人襲擊五萬人的金營,殺了個七進七出,于萬軍中將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底下的一群孩子發出一陣驚呼“哇塞這個辛棄疾,好厲害啊”
其中一個孩子舉手提問道“寧子哥,那這個辛棄疾跟電視里面,在長坂坡殺了七進七出的白馬趙子龍比,誰更厲害”
魏長寧笑道“你們平時看的三國演義電視劇,趙子龍在長坂坡單槍匹馬萬軍從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救出了阿斗,這個情節是根據小說改編的,未必有那么夸張。不過,辛棄疾五十多人殺透了五萬人的敵營,生擒叛徒的事情卻是真的,這都是有史書記載的。”
另外一個孩子說的“寧子哥,這樣一比較,那是不是說辛棄疾更加厲害一些。”
魏長寧“趙子龍和辛棄疾本來就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誰更厲害我們無法直接比較。不過,敢以50人夜襲五萬人的敵營,最后還能全身而退,辛棄疾絕對是個猛將,甚至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最能打仗的文人。”
一個8歲的小孩站起來,激動地說道“我決定了,我阿毛長大后,也要當一個像趙子龍和辛棄疾一樣的猛將,殺得敵軍片甲不留。”
“啊呀,疼。”
坐在他身后一個年齡大一點的小孩,敲了8歲小孩的頭,說道“阿毛,你這個笨蛋,現代社會沒有猛將,都是用槍和飛機大炮打仗,你要當兵也只能參加解放軍。”
8歲男孩捂著頭,有點委屈,魏長寧安慰道“阿毛有志氣是好事,應該鼓勵。不過,小權說得對,現代戰爭都是高科技、信息化戰爭,敵人在幾千公里外就能把目標摧毀,確實不是個人勇武就能決定勝利的時代了,所以我們才要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否則就要被社會所淘汰了。”
一個小女孩問道“寧子哥,你在帝都看到天安門和長城了嗎快給我們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