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第二考場內,江飛宇已經開始審第二道系統設計與實現題。
第二道題是一道算法題矩陣快速冪。
矩陣快速冪顧名思義,就是把多次矩陣乘法用快速冪的形式算出,一般常用于遞推的優化,可以看做是普通快速冪的進階算法題。
江飛宇只是思考了幾分鐘,就構思好了邏輯,并開始重新敲代碼了。
后世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底層的基礎都是算法應用,江飛宇對各種算法還是挺熟悉的,這對他來說沒什么難度。
而此時,連進度最快的曹文萱,也只不過完成了第一題的百分之75左右的開發量,加上個人測試和微調的時間,她起碼還要1520分鐘的時間。
大部分人的開發進度集中在3550之間,這代表了正常水準。
下午的競賽共3道題,競賽時間是5個小時。
按照這幫本科在校生的平均編程速度,每道題編程所需的時間在15個小時左右。
加上個人測試功能和代碼修改調整的時間,5個小時是非常緊湊的。
出題人給的考試時間如此緊湊,就是人為設一道“坎”,把頂尖的那一小批人篩選出來。
這一小批頂尖的參賽者,不用說,肯定是以曹文萱為代表的那一小撮人。
可能連出題人都沒有想到,會碰到江飛宇這樣的“實力變態”的參賽者。
工作人員所在的機房內,其中一個姓鄒的工作人員向吳方熊問道“老吳,剛才最快提交的那版程序,測試得怎么樣了”
吳方熊一邊記錄,一邊驚嘆道“說來你們可能不信,10組測試樣例都測試過了,全部準確通過。”
“不會吧這個參賽者這么牛嗎只用半個小時就開發出來,質量還能跟得上”
吳方熊打開了江飛宇備份在服務器上的程序源代碼,說道“這還不是最牛的,你們過來,我讓你們看一些更加嘆為觀止的東西。”
兩人的對話吸引了其他的工作人員的注意,反正暫時還沒活,周圍的人都圍了過來。
“這怎么可能他的代碼簡潔到這種程度”所有人看到源代碼后,都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實在是江飛宇的代碼太簡短了,比正常的一半還要少。
他們也是搞編程的,對于“搜索”這道題也有自己的估算。
即使他們自己來寫代碼,代碼的長度也要江飛宇的好幾倍。
吳方熊緩緩地解釋道“我剛開始看到的時候也難以置信,我特意用他備份的程序版本,在另外一臺服務器上部署了,結果功能完全沒有差異,特別是他的很多編碼技巧,實在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參賽者是誰是水木大學的吧”圍觀的工作人員轉而對開發者的身份好奇起來。
在他們看來,這么牛叉叉的實力,也只有前兩屆的衛冕冠軍水木大學才能培養出來吧
吳方熊從庫里調出江飛宇的個人信息,說道“第二考場,79號,姓名江飛宇,來自帝都理工大學。”
“居然不是水木大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