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維也納的藝術與知識集中在了上城區,那么貿易和繁華就集中在了下城區。
穿過維也納第一大道,向塞納河駛去便是下城區的所在。
整個下城區分為工業區,市民區,碼頭區,以及貧民區。
其中以碼頭區最為繁盛,這里背靠著塞納河水,又有一條貫通德賽恩與布里的鐵路橫穿,往來的貨物如奔涌的潮水,席卷而來,又卷走了如山的金幣
這里也靠近貧民區,小市民們大多會在工廠區更或者市政區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因為他們大多有著自己的住房,雖然一天只有大概只有20銅朗克,在南方聯盟的貨幣換算體系中,1金帝爾10銀凡納1000銅朗克,普通市民年收入大概就7000銅朗克左右,但每朗克的購買力相當于前世的四元,所以市民們有時候也會將銅幣分成四份,即四分之一朗克。
但是在碼頭區,只要你能放下體面,吃得了苦,那你一天可以收入大概30到60銅朗克,但是那些搬運的重活可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每袋面粉至少150磅
同時沒有搓麻的布袋與人的肌膚相摩擦,僅僅一剎那,就足以劃出一大片血痕,更不要說常年累月的搬運了,而為了能多賺那幾個銅朗克,力夫們都咬牙榨出最后一份力氣。
“這是今天那小子搬得第幾袋面粉了”如果活兒做完,搬運工們也會閑坐在一起,抽著阿圖坦運來的煙角沫,特別是在臨近下午放工的那一段時間,第七號碼頭每個人都是如此,除了勤勞的威爾。
順著幾人的視線望去,碼頭停靠的貨艙和倉庫之間,一個身影正在忙碌著。
那是一個十四歲左右的少年,俊美的眉眼和他壯碩的身材毫不相符,肩上扛著兩大袋面粉,渾身用勁之下,肌肉的線條如蟒蛇般滾動,汗水順著打結的毛發滴落。
少年毫不在意,因為做完工后,每一袋多出來的面粉就可以多拿2銅朗克而一銅朗克則可以買到一磅的黑面包,那些可以作為武器的黑條兒是這里人常用的主食
收工的汽笛鳴響在碼頭區,力夫們紛紛到工頭出結算今天的工資。
少年也將最后一袋面粉壘好,排著隊走向吝嗇的老比爾。
老比爾原先也是一個碼頭的搬運工,但是有著維京人血脈的他天生就比常人更強壯,靠著能吃苦和多年的碼頭經驗,盤下了一個碼頭區的倉儲,現在能舒舒服服的看著金幣噔鈴鈴的入賬。
但是老比爾也練就了一雙火眼精金,誰今天搬了多少,誰偷了懶,一目了然,那些偷懶的豬玀們別想從他手里拿到一個角兒的銅幣
不然就和他超出常人大腿的小臂比劃比劃
“阿維恩,50個銅幣。”
“杰克,35個銅幣。”“杰克,如果你再在我這兒偷懶的話,我保證你拿不到一個銅幣”老比爾橫眉冷目。
老比爾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他會在發放工錢的時候報出數目,據說這會讓偷懶的人更勤奮。
威爾總是排在最后一個,因為他總是最晚完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