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引子是由孟川提出。
最終定論的卻是曹興大伯。
當初曹興大伯讓孟川解決包田后興揚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孟川本是一籌莫展。但他一回到家看見掛床頭林伊送他的刺繡精美的香囊,心中就突然有了主意。
孟川提出的方法,本是讓興揚村沒事干的留守婦女做十字繡去淘寶賣。
銷路倒是不愁。
孟川有一個同屬能動學院的大學同學開有淘寶店,上學時經常跟孟川打籃球,兩人交情還不錯。孟川上個月還看見這小子在能動學院群里,發手工十字繡作品大量缺貨的抱怨。
有想法后孟川打電話過去詢問,結果聽見的就是這小子聲淚俱下的夸張祈求孟川一定要促成這個想法。
結果,然而,十字繡被曹興大伯和金嬸兩票否決了。
理由就是十字繡手法雖然相對簡單但還是需要學習。
而對于四五十歲的村民來說,你讓其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干活可以,但讓其接觸新的事物,很難。
不過孟川提出的需穿針引線的十字繡也是打開其他人的思路。
一撥人沿著這個思路討論了很久。
最后,就是曹興大伯提出的做工廠服裝外包,給衣服縫珠子和小彩片的最終方案。
服裝廠也是曹興大伯找的。
“其實這個是可以用機器縫的吧機器肯定比人工會快的,服裝廠為什么外包給你們”
李長華突然問道。
“雖然人工耗時,但是成本上人工相對機器成本低很多啊。”
“在不耽誤交貨的情況下,資本家都是逐利的。”
“就比如我地里施肥,我完全可以用機器。但才這幾百畝地,租用或買機器都比人工的成本要高太多。所以雖然我知道機器其實又快又好,但我還是用的人工。”
李長華用手機記下。
“我將新農業經濟模式的補充報告弄完后,我還要再回訪一下,繼續完善細節提交后續跟蹤報告的。”
“這隨你,不過你下次要是再搗鼓跟我有關的,可得跟我說一下。這次還好包田是在興揚村,也還好興揚村長一心為村民。不然放其它村,田包出去后誰管多余勞動力死活”
孟川現在想想,也是對李長華這次半自作半人為的天坑事件覺得后怕了。
“沒啥說的,兄弟,謝了”
兩人說話間已經返回到政府大樓門前。李長華擁抱了下孟川,表示感謝。
“以后,可得拜托你多多教我民間疾苦方面的知識了。我發現我是,真的還有不少大少爺的毛病啊”
李長華感慨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