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國府女眷出行的排場不小,賈家在清虛觀中打醮的消息自然傳了出去。先有馮紫英家的兩個管家女人趕來送禮,接著趙侍郎家也有禮來了。于是接二連三,都聽見賈家打醮,女眷都在廟里,凡一應遠親近友,世家相與,都來送禮。
賈母在觀中聽了一會兒戲,見到這么多的親友前來送禮,頓時后悔起來。因此雖說看一天戲,至下午便回來了。次日便懶怠去。
賈寶玉因為張道士和他說親的事,心中很不自在,回家來生氣,嗔著張道士與他說了親,口口聲聲說“從今以后,再不見張道士了”,自然不想再去。
再加上林黛玉回家后又中了暑,賈母以照顧二人為名,次日便執意不去了。唯有鳳姐等人,第二日、第三日仍去打醮。
就這樣,賈蓉等人在清虛觀忙活數日,接見各路親友,直到五月初四,這才回到府邸。
問了尤氏,賈蓉知道她已經為惜春和黛玉收拾好了宅院,并且去榮國府將齡官給帶回了,按照賈蓉吩咐,交給甄封氏教養。
甄封氏是甄英蓮的母親,她們娘倆兒被薛家送到寧國府后,初時也曾想過回去。只是路上并不太平,再加上甄封氏被賈蓉派去的人恐嚇,說她女兒生得這樣好看,回去后可能被她娘家賣了,更加不敢回了。
再加上英蓮三歲上就被拐賣,在拐子那里吃了幾年的苦,身體上不免有些病患。甄封氏心疼女兒,少不得請了大夫瞧看,為自己女兒調養身體。
如此一來,甄封氏和甄英蓮一直沒有回鄉,娘倆兒依附寧國府,平日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計,用來維持家用。
尤氏憐惜她們,再加上有些小心思,對兩人很是用心。甄封氏在京中待了一段時日后,眼看這里太平,家里也沒什么好留戀的,遂歇了回鄉心思,一心在京生活。
這次,賈蓉讓尤氏把齡官送到甄封氏那兒教養,又每月許了二兩銀子,甄封氏自然很是樂意。又因齡官乖巧伶俐,還是被人從姑蘇買來的,和她算是同鄉。甄封氏高興之下,讓她拜了自己做干娘,教導時很是用心。
賈蓉得知這些,心中很是高興,知道甄封氏書香門第,定然能教導好齡官。如果能去掉戲子習氣,賈薔那邊,以后也少些糾紛。
次日就是端午,賈蓉以過節為名,請了惜春、黛玉回府。然后就讓兩人在新建的院子中給住下,再也不提回榮國府的事兒。
榮國府那邊,賈寶玉和林黛玉前幾日鬧了口角,后來聽到賈母“不是冤家不聚頭”的話兒,稀里糊涂又和好了。本想和黛玉好好相處,訴下心中肺腑,哪料到黛玉被賈蓉接到寧國府后,竟然就在那邊住下了,不免怏怏不樂,心中很是不喜。
再說王夫人那邊,因為寶玉和黛玉的事兒,讓她很是煩心。一日,見到金釧兒和寶玉調笑,王夫人翻身起來,照金釧兒臉上就打了個嘴巴子,指著罵道:
“下作小娼婦,好好的爺們,都叫你教壞了。”
把賈寶玉嚇得一溜煙去了,留下金釧兒挨罵。王夫人惱怒之下,讓人將金釧兒之母白老媳婦領她回家,將金釧兒打發出了榮國府。
金釧兒含羞忍辱,又被傳出勾引府里爺們兒的名聲,名聲全壞掉了。勉強在家待了幾日,這日一時想不開,竟然投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