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可糟糕了!”
眼看盧俊義只是幾句話,就將眾頭領的注意力轉向招安。宋江、吳用心中,都是暗叫不好。
兩人雖然是心向招安,平日里也拿這個名義招攬了不少好漢。但是麾下頭領中,卻同樣有不愿招安的。
魯智深、李逵不說,這兩人一向是反對招安的。武松剛才雖沒言語,但是眾人卻都知道他已經被朝廷冷了心,如今說什么也不愿意招安的。
如此一來,剛剛支持宋江做寨主的,如今都陷入了對招安的商討中。剛才所提的寨主之事,一時間似乎被人忘記了!
眼看這樣下去,盧俊義可能就借著晁蓋遺命,成為梁山泊主。吳用站出來道:
“眾兄弟稍安毋躁!”
“無論是否招安,都不是一時能成之事。”
“但是山寨錢糧,卻不能支撐多少時日了!”
“依我看,不如早些打破東平府和東昌府。一來取得錢糧,供應山寨用度;二來讓朝廷知道我梁山泊的威名,以后好謀招安!”
把眾人的議論聲,全都壓了下去。
梁山泊一眾頭領打家劫舍慣了,即使有些想謀招安的人,也不免還有再做幾票的心思。這些人聽到吳用說得在理,又想到東平府和東昌府的富裕,頓時鼓噪起來,要去下山攻打這兩府。
更有宋江的心腹孔明、孔亮等人,趁亂大喊著誰先打下州府,誰就是梁山泊之主。一心挑唆眾人,要推宋江上位。
盧俊義眼看群情洶洶,深知自己在梁山根基淺薄,即使占著晁蓋遺命大義,卻也沒辦法這時成為寨主。因此主動站出,大聲向眾人道:
“學究所言甚是!”
“盧某方才便說,大伙兒并非不能去攻打州府。只是在攻打州府之時,要為招安考慮。”
“否則胡亂攻打,損耗錢糧不說,還可能憑白傷了兄弟們的性命,那又何苦來哉?”
說著,盧俊義見眾人平息下來,都在看著自己,又大聲道:
“此番我們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一是借取錢糧,二是讓朝廷知道我梁山泊的威名,以后好謀招安。”
“因此,我們下山之前,一定要安排好如何搬運錢糧。而且在下山之后,對百姓秋毫無犯,以免壞了名聲。”
一番話侃侃而談,將此次出兵要點,說得清清楚楚。他上一世雖然從未掌軍,兵法武藝卻曾學了不少,而且有多年為官經驗,對于這些事情,可謂得心應手。
忠義堂一眾頭領見盧俊義說得有條有理,而且一直為山寨考慮,即使對他剛剛上山便謀取寨主之位有不滿的,也不得不認同盧俊義見識不凡,堪為山寨之主。
因此,一眾頭領心中,除了宋江的鐵桿心腹外,其余人倒有一多半認同盧俊義即便剛剛上山,也有資格和宋江爭一爭寨主之位。
一些迷信的人,更是想到盧俊義在攻打曾頭市時被吳用刻意安排到平川小路,卻仍被他活捉到史文恭,不免疑神疑鬼,以為盧俊義做寨主,實是上天注定。
除了這些左右搖擺的人之外,盧俊義在梁山之中,也并非沒有支持者。蔡福、蔡慶兩人出身河北大名府,和盧俊義份屬鄉黨。兩人在山寨中雖然地位不高,盧俊義爭奪寨主時,卻少不得要支持一二。
在這兩人之外,楊雄、石秀、時遷三人,因為出身河北,又在梁山泊中一向不受重視。如今見同樣出身河北的盧俊義有望成為寨主,心中喜不自勝,明里暗里,都在支持著盧俊義。
甚至,就連柴進,因為出身滄州,和盧俊義同樣是河北江湖上的英豪。這時也不可能自貶名望,說盧俊義沒資格爭奪梁山泊的寨主。
如此一來,不知不覺之中,眾人已經將盧俊義和宋江同等看待。只看這次出兵,誰能拔得頭籌!
這等微妙變化,精于人心算計的吳用,率先察覺出來。因此,他在計議一番之后,讓鐵面孔目裴宣在晁蓋靈前重新寫下兩個鬮兒,請盧俊義和宋江一起焚香對天祈禱,定下所攻州府。
然后,宋江和盧俊義、以及忠義堂中眾人,都在晁蓋靈前發誓,無論宋江和盧俊義誰先攻破城池,其余人都要奉其為主。梁山泊各位頭領,都不得有異議。
至此,宋江和盧俊義對寨主的爭奪,終于告一段落。
計議已定,吳用就要讓宋江和盧俊義抓鬮。盧俊義擺了擺手,道:
“此事暫且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