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朝廷兵馬在東昌府圍困了幾日,不但精神松懈,甚至有許多兵營,已經四散分兵。楊志大喜之下,和副將黃信一起,帶著麾下馬軍,沖入軍營之中。
如此突然襲擊,又是以有備打無備,折可存麾下兵馬,如何能夠抵擋?
一時間,不知究竟之下,山東本地兵馬,率先開始潰散。至于折可存帶領的折家軍,雖然可稱精銳,在這局面之下,也難改變大局。
眼見情況已不可收拾,折可存無奈之下,又擔心自家子弟受了損失。只得將周圍的折家軍聚集起來,而后從這亂軍之中,率先殺了出去。
楊志一心殺散山東本地兵馬,見到折可存帶人逃出,并未帶兵追趕。不說楊家和折家祖上的關系,就是他這次下山前,盧俊義也曾囑咐過,不要和折家軍真正交惡,免得惹來大軍。
所以,楊志就放任折家軍逃脫,一心驅趕亂兵。
后面,鄧飛和阮小二、阮小五見到楊志取勝,同樣帶著兵馬,前來抓捕俘虜。
一時間,梁山泊輕輕松松,便在和折可存的交手中,取得一場大勝!
“梁山泊統兵誰人?”
“可敢留下名號!”
到底心有不甘,折可存聚集麾下折家軍后,見到梁山泊統兵之人,似乎有些眼熟,讓自己麾下士卒,大聲叫了起來。
楊志剛剛獲勝,正是意氣風發,也不覺得自己這個楊家后人,此時和折家后人見面會有尷尬,大叫道:
“麟州楊志,敬問折兄安好!”
將自己的名號,大聲報了上去。
聽到偷襲自己軍營的將領,竟是楊家之人。折可存的心中,一時百感交集。折家和楊家世代交好,祖上還多曾聯姻,如今兵戎相見,實非他之所愿。
因此,在知道楊志身份,又見到東昌府城,已有兵馬出現后。折可存帶著兵馬,緩緩退了下去。
楊志見此,心中也松了口氣。折可存不愿和他兵戎相見,他又何嘗愿意。因此,在收攏亂兵之后,他命人將折家之人,盡數挑選出來,讓公孫勝帶著,送還折可存那里。
公孫勝這次下山,除了輔助楊志建功外,本就肩負著和折可存聯系之任。在帶著折家之人,給折可存送上大禮后。公孫勝又取出書信,道:
“折將軍,我家元帥心中,一心只盼招安。”
“請將軍暫居幾縣,等待招安即可!”
將盧俊義的親筆信,送到折可存面前。
折可存剛剛吃了敗仗,如今又得了人情。雖然不想和盧俊義這個草寇首領交往,如今卻不得不勉強一看。
他是世家子弟,和盧俊義上一世的出身,頗有一些相似。在盧俊義刻意之下,折可存只是看到信,便覺得盧俊義此人,不似先前所想:
“此人雖是草寇,但是書法文采,卻實勝我良多!”
“這樣的人,應該是為朝廷效力的!”
再想到若無大軍到來,自己絕無可能收復東平、東昌府城,折可存思慮之下,和公孫勝達成協議,留下幾座縣城,不再奪取府城。
至此,梁山泊和折家軍沖突,暫時告一段落。盧俊義也終于有空閑,準備前往東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