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進、燕青聞言,想到今日兇險,都是道:
“哥哥說得極是!”
“應該早日回去!”
又商議著要走誰的門路,謀得招安詔書。
柴進對官場的事還有幾分熟悉,想到前次關勝征梁山泊失敗后,諫議大夫趙鼎主張招安梁山,卻被革去官爵的事,道:
“諫議大夫趙鼎,前番主張招安,被皇帝革了官爵。”
“小弟恐朝堂之人,不敢為梁山說話!”
微微點了點頭,盧俊義道:
“確實可能如此!”
“只是我聽說皇帝如今在一心聯金滅遼,我們招安的事,怕有幾分可能。”
“如今所欠缺的,只是門路而已!”
柴進聞言又道:“既然如此,哥哥前番和童貫有了聯系,不如這次招安,仍走他的門路?”
盧俊義搖了搖頭,說道:
“童貫宦官出身,雖然權勢極大,卻無法左右朝堂。”
“我們還需要有文臣,在朝堂上為梁山說話!”
說著,他又感嘆道:“可惜宿太尉不在,否則我們以華州之事,讓宿太尉幫忙相助,也就不這么艱難了!”
柴進同樣嘆息,他在來東京前,還曾讓宋江寫了封書信,以便在尋找門路時,去宿元景那里聯系。
只是,如今宿太尉不在京中,宋江和宿太尉的關系,也是沒有作用。
燕青在旁邊聽了一陣子,已經明白盧俊義和柴進擔心的什么事,想到臨走前李師師的神情,他說道:
“今日一場風波,我瞧那李師師,似乎已將我們身份猜出幾分。”
“都說枕頭上關節最快,不如就找了她,在官家那里吹吹風!”
這話平常說來,并無什么不可,只是如今的盧俊義聞言,卻是皺了皺眉。今日他施法之事,雖然極為隱蔽,但是東京城臥虎藏龍,卻仍可能有人察覺。
因此,他心中已打定主意,這些日子,無論如何也不能再聯系李師師。免得一些高人,由此查到自己。
想著,盧俊義否定了燕青提議,道:
“李行首雖然受寵,但她到底在宮外,身上有著嫌疑。”
“我們這些日子,就再不要找她了!”
然后又向燕青道:
“記得我們在大名府時,小乙你曾和許貫忠相交。有一次我曾聽他提起,說是東京城外安仁村中,有一位教學先生。深通韜略,善曉兵機,有孫、吳之才調,諸葛之智謀。”
“他在東京久了,對于朝堂之事,想必十分熟悉。若能請來此人做參謀,想來招安之事,又多幾分成算!”
柴進心中正愁著此事,聞聽盧俊義此言,頓時大喜過望,道:
“哥哥,此人是誰,我這就為哥哥請來!”
“若是真有此人,我們對朝堂之事,就再非一無所知了!”
當即向盧俊義請命,要去尋訪此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