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賊不除,天下難安!”
“伐遼之事,不過夢幻!”
明白了這些,聞煥章長嘆一聲,再也沒有勸盧俊義接受招安、立功成為節度使的想法。
他和盧俊義交流這么久,已經知道這位以武力著稱的梁山泊首領,其實極為精明。心知盧俊義多半已猜出自己目的,聞煥章也沒有再自取其辱,向盧俊義等人拱了拱手,道:
“既然員外已有定計,聞某就不在員外面前獻丑了。”
“御史大夫崔靖那邊,員外只需要派出頭領,聞某定然會代為引薦!”
就要向盧俊義告辭,返回自己家里。
盧俊義見他如此,自然極為不愿。梁山泊頂著草寇之名,向來少有文人投靠。聞煥章這次主動獻計,雖然有拿梁山泊做臺階、為朝廷立功勞的想法,但他能不像他人那樣聽到梁山泊就喊打喊殺,就已讓盧俊義頗為滿意。
所以,盧俊義心里,已想著如何說服他,讓他為梁山泊效力。這個時候,他是萬萬不會放聞煥章離去,失去這個大才。
想著,盧俊義向燕青使了個眼色。燕青在盧俊義身邊久了,知道盧俊義習慣。見此,接過聞煥章的話,便說道:
“主人先前已經將這件事交給小乙,若是先生有暇,就請為小乙講講京中局勢吧!”
“免得不小心冒犯誰,誤了招安之事!”
聞煥章蹉跎半生,又自詡才智高絕,平日里常常和人指點江山,說些朝堂之事。如今見燕青拿這件事來請教,又見盧俊義、柴進同樣極感興趣,談性大發之下,將東京城中局勢、還有朝堂重臣,向三位梁山泊好漢,娓娓道了出來。
柴進和燕青出身河北,上了梁山之后,又大多在山東活動。對京中的事即使有些耳聞,又哪里比得上聞煥章這等人。
聽到聞煥章說著朝堂重臣時,偶爾說起他和這些人交往的事情,甚至還點評這些人的行為。柴進、燕青二人,都被他唬得一愣一愣,將這個在東京城不得志的聞煥章,引為在野賢人。
盧俊義前世對此見得多了,只覺得聞煥章此舉,和那些不得志的文人,并無什么兩樣。不過,聞煥章能和那么多的重臣相交,指點出的局勢也和自己在史書上知道的相差無幾。盧俊義倒是覺得,此人即使非驚世之才,單憑這份見識,便能對如今的梁山泊,有著很大用處。
因此,他對招攬聞煥章,心中更是熱切。聽到聞煥章說起蔡京、童貫,常以奸臣稱之,盧俊義道:
“先生既知朝堂多有奸佞,即使胸懷才智,也難得到重用。”
“為何不想法自謀出路,到外地造福一方?”
聞煥章這些年居在東京,對朝中局勢看得一清二楚,哪不知自己一身才智,恐怕無法得用。只是,他的出身不高,也沒取得功名,即使托關系謀到官職,品級也不會高。所以這些年來,他在東京城名聲雖越來越大,卻一直沒有機緣,謀得一官半職。
若非如此,他也不會在察覺時遷后,打起梁山泊的主意。想要通過梁山泊,謀得驚世之功!
只是,他的打算雖好,卻沒料到盧俊義對天下的局勢,比他看得還清。謀劃不成之下,為免梁山泊覺得受了冒犯,以后找他麻煩,聞煥章也只能貢獻才智,助梁山泊謀求招安。
聽到盧俊義說起自己心事,聞煥章一時之間,不免長吁短嘆,道:
“此事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