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朔幾乎脫口而出,“你又在耍我”
“說假話就信。說真話反而不信。你說人是不是很奇怪”
“地球圍繞著太陽運轉,與太陽圍繞著地球運轉。你更相信哪一個”
李銘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如果你是生活在十六世紀的人,你更相信哪種說法”
“現在不是十六世紀。”
“幾百年后,我們也可以被稱作十六世紀,現在一個精神病人寫的書,百年之后也會成為世界遺產。”
“可太陽系內的一切都處于可被觀測的范圍,現有的科技已經對天體運動進行足夠的論證。你口中的世界遺產僅僅是對未來的假設,是徹徹底底的妄想。而地球圍著太陽運轉則是已被觀測的事實。混淆概念,在我這兒可是行不通的。”
“已被觀測的事實”李銘將球桿放回原處,“我記得你之前說,人做出選擇的概率是百分之五十。這是由過程推論結果的邏輯順序。可如果反過來呢如果生活在世上的人們從出生到結尾的每個選擇都自成一個世界呢你還認為吃與不吃的概率是百分之五十嗎”
楊懷朔心臟像是被人纂住,他呼吸變得粗重,顯然,聰慧的偵探已從李銘的話里察覺到什么。“這是什么意思”
李銘拿出白球放在桌面,“這是開飯前的小孩子。”
然后他拿出一號球,“如果他選擇吃青菜,就會到達一號世界。”
“如果他選擇吃蘿卜,就會到達二號世界。”
“如果他既不吃蘿卜,又不吃青菜,就會到達三號世界。”
最后,李銘把白球打入球洞。“偵探先生,你說,這個孩子選擇結果的概率是多少”
楊懷朔沒有回答,如果他回答了,便是他的敗北。李銘替他說出了答案,“是百分之百。”
如果小孩選擇了吃青菜,他就會到達一號世界。
反過來講,如果小孩身處一號世界,那他就一定做出了“吃青菜”的選擇。
所以概率是百分之百。
根本不存在選擇題。
一切都是必然發生的劇本。
可這個孩子并不知曉自己已經進入了另一重世界,他只會認為自己在白球世界里做出了選擇。現在的楊懷朔也是如此,他以為自己做出了選擇,他以為是自己接受了邀請,他以為是自己把握住了命運。
然而,事實卻剛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