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國和姚鵬舉認為,敵軍指揮官完全不在發動大戰的狀態中。
他們兩個人都參加過大型的戰斗,一場大戰爆發前,指揮官絕不是敵艦隊指揮官如此狀態。
“他是不是故意裝作這樣,好讓我們判斷錯誤,放松警惕?”姚鵬舉問。
敵艦指揮官來這兒肯定也做了一番心理建設,而且一個指揮龐大軍隊的指揮官,心理素質必然過硬。
趙志國思忖著,他在回憶著剛剛跟敵艦指揮官的每一句對話和他的每一個表情。
兩軍對壘,其實也是兩個軍事指揮官的心理上的博弈,只不過趙志國跟敵艦指揮官已經面對面。
見趙志國一直沒有回話,姚鵬舉悄悄地說:“司令,要不要安排人監聽他們,聽聽他們聊什么?”
華夏現在擁有的監聽手段還是能夠辦到在駐地內監聽幾個外國人聊天的。
趙志國搖了搖頭:“我們還沒有必要用這種手段對付他們,從我們打了這么久的仗來看,我敢斷定,他至少是不想繼續打下去了。”
“那豈不是好事兒?”
“是好事兒,也不一定是好事兒,他們從我們這兒抽身,就會把兵力部署在西方世界,整個西方世界很快會成為他們的后花園,認大洋彼岸為老大,從更長遠來看,對我們有些不利,但還能接受。”
華夏當前急需一個穩定的環境,不止是內部,還有來自外部的壓力。
國內的那些工廠原本可以生產出大量百姓生活急需的物資,為百姓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豐富百姓的生活,而不是一直為戰爭效力。
雖然和平的環境會讓人放松警惕,但國家真的需要和平。
哪怕是未來有一些不利,但相比較于眼前,趙志國更需要解決的是華夏百姓生活問題。
藏富于民,才是趙志國當下要做的事情,因為最終能夠保護華夏的不是趙志國,而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華夏百姓。
“司令,我們該怎么辦?”
“下午還有兩個小時的談判機會,我們也不隱藏了,直接提出雙方可以做朋友,他們也是聰明人,而且他們真的不想打了,肯定也會同意開啟談判的。”
趙志國手中已經沒有對付敵艦的足夠籌碼,寧可被動防御不如主動開啟談判,而且在這場談判中,敵人爭取不到什么利益,因為小鬼子本土和菲國已經成為華夏的實控區。
當然,海洋中的一些島嶼并不在華夏的軍事控制區,因為華夏還缺乏這樣的能力。
雙方談判只要暫停戰爭,大洋彼岸不會就此放棄的,他們會派人控制那些島嶼,然后在島上修建機場,增派駐軍。
這些舉動或許不是為了打仗,但肯定是能夠監視華夏的一舉一動。
華夏沒能力做這些,也阻止不了他們做這些,除非華夏未來有一支強大的海軍,發展強大的海軍也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
一次長期穩定的發展,也會讓華夏軍事科技更進一步,等下一次戰爭來臨的時候,華夏將會有更多的主動權。
“報告司令,參謀長,關于小鬼子那邊的消息他們已經得知了。”一個士兵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