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沒有對手,我們自己就是對手,兩支部隊搞對抗,不同軍區搞對抗,而且還可以模擬各種環境下作戰,比如東南亞的雨林和山地,沿海地區的搶灘登陸,城市攻堅和巷戰,還有偏遠地區的戈比荒漠,都可以成為我們演練部隊的場所。”
趙志國可沒打算讓軍隊享受盛世繁華,他們這群軍人從血與火中走出來,還得回到血與火中。
只有經過血與火磨煉的軍隊才能保衛華夏民族綿延下去。
“這個辦法好,我們軍隊多,可以隨時給他們挑對手,甚至可以安排較弱的部隊跟較強的部隊對抗。”
姚鵬舉臉色突然又變了:“司令,這計劃也不會讓我來寫吧?”
“放心吧,部隊對抗演練是整個華夏軍隊都要涉及的,報告我來寫,總部來安排。”趙志國說。
華夏百姓可以和平,軍隊要時刻處于戰爭狀態。
姚鵬舉很開心,這終于不是自己的活了。
“從今天開始,各軍開始批探親的名額,每個士兵最長假期不得超過七天,每個連每月只有兩個名額。”
士兵苦戰多年,也該回到自己的家鄉跟家人團圓一次。
“回家的士兵給他們報銷路費嗎?”
士兵可以拿著士兵證免費乘坐火車和渡船,很多士兵開始了自己的回鄉探親之旅。
不同地區的士兵操著不同的口音,他們聚集在火車,并沒有回鄉的熱烈,只有靜靜地看著窗外的滄海桑田。
不一樣了!他們望著窗外的田野,曾經的荒蕪變成了良田,村莊也開始有了生機,這才是華夏大地該有的樣子。
可趙志國和姚鵬舉仍舊不能回家,司徒又回到了華夏。
在司徒和敵艦指揮官的要求下,大洋彼岸的高層們答應開啟談判,但就算達成協議,也并不意味著戰爭結束。
談判過程并沒有什么新鮮的,華夏已經駐軍的地方當然是寸步不讓,所以可供談判的東西就不多了。
一是俘虜,二就是沿海控制權的問題。
俘虜問題是趙志國早就定好價格的,談判人員也不會因此退讓。
唯獨沿海控制權是雙方談判的重點,因為華夏海軍較弱,趙志國要求五十海里是底線,只要靠近沿海五十海里等同于宣戰。
可大洋彼岸不同意,大陸架延伸之后,五十海里包含了大量的海峽,這些海峽可是重要的航道。
航道若是讓華夏給控制了,未來他們的貿易船只要么繞遠路,花更多的錢,要么給華夏交錢,這可真的是關系到利益的問題。
這些錢都交給華夏,華夏就能夠造更多的艦船,這不等于大洋彼岸在資助華夏造海軍與大洋彼岸為敵嗎?
大洋彼岸與華夏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流,雙方爭執了三天,從一開始的二十海里退讓到三十海里,可是華夏仍舊寸步不讓。
華夏當然也知道,五十海里意味著什么,海軍實在是太弱了,現在退讓一步,未來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夠拿回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