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大洋彼岸下場了,用不了幾年的時間,西邊就分出勝負了,可分出勝負之后是什么樣子,正如趙志國所說,我們不能不考慮,世界將變成另外1個局面,有機遇也有挑戰。”老總說。
“按照最好的結果,就是老蘇和大洋彼岸在西方繼續堅持著,打不打起來先不說,僵持越久,對我們越有利。而且越容易把我們忘記。”
華夏當今最好的狀態就是當1個透明人,在雙方對峙的時候,完成國力上的逆轉。
“他們不會把我們當成透明人的,抓緊時間,用這難得幾年的時間,強大自身才是正道。”
華夏要走正道,正道不是期盼敵人自己瓦解,正道是自己在各方面強于敵人,讓敵人聞風喪膽。
“看來我們要進行1次大規模的軍隊改革了,如此多的軍隊,不但耗費我們的軍費開支,還讓各地缺乏勞動力。”
老總也知道,盡管華夏還面臨著許多挑戰,但軍隊中已經存在很多不必要的士兵,比如有些指揮員身邊有56個勤務兵,有些不必要的衛兵也該裁掉。
總參謀長完全同意老總的意見,多養1個士兵就要多讓幾個家庭拿出1年的開支。
此時正是華夏發展科技的時候,他們決定以身作則,省吃儉用,支援國防科技的發展。
“聽說趙志國挺閑的,不如讓他來寫報告。”參謀長說。
老總搖了搖頭:“得讓下邊各部隊把報告遞交上來。”
改革是每1支部隊必須要做的,不止自上而下,也是自下而上的全面改革。
“既然這樣,派督察組下去。”
“記住了,我們沒時間了,這是1次改革,關乎的不止是軍隊,還有民生。”
老總也知道這次改革很殘酷,畢竟都是刀山火海里生存下來的士兵,但哪1次改革不會痛呢?
其實華夏的重要軍事指揮官也感覺到了世界局勢正在風起云涌,變幻莫測,強大的國家確實需要龐大的軍隊,但也離不開科技手段。
就像小鬼子當初工業遠勝于華夏的時候,各種武器對華夏普通軍隊來說就是降維打擊。
最艱難的時候,小鬼子1輛坦克在兩個小分隊的配合之下就能夠吃掉華夏軍隊1個連,華夏軍隊犧牲1個連的士兵都炸不掉小鬼子的坦克。
誰敢保證未來科技變化之下,出現更先進的武器,1個武器就能夠擋住1個營甚至1個步兵團?
華夏雖然有了蘑菇彈,但戰爭中出現的科技往往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畢竟戰爭向人展現的就是歇斯底里和瘋狂。
在西方世界,隨著大洋彼岸派出軍隊,老蘇也安排人開始跟大洋彼岸接觸。
老蘇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不小,在以前的大清洗中,讓老蘇損失了大量的精銳指揮官,也埋下了隱患,讓他們在戰爭初期損失慘重。
若是老蘇打滿整個全場,而沒有其他國家協助,估計老蘇也需要休養生息1代人的時間才能夠恢復過來。
大洋彼岸下場,雖然會瓜分掉利益,但對當前的老蘇未必不是壞事。
老蘇果斷派出人跟大洋彼岸聯絡,目的自然不只是配合打這1仗,也是為了最后利益的瓜分,利益商討妥當,他們才會為了這1仗成為暫時的盟友。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