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的態度
李淵聽到王玄道的話,也看到了奏折上的內容。實際上這奏折上的內容,和王玄道所說的是一樣的。只是王玄道必須要當眾說出來,讓朝臣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李淵沒有憤怒。
御史臺上奏,很是正常。
而且具體如何,需要杜楚客陳述一番。不能光是聽御史臺的話,李淵就直接處置人,必須要讓人信服。
李淵道“杜楚客何在”
“臣在”
杜楚客當即就站出來。
他是長安縣令,也是五品官。雖說在這長安城勛貴遍地走的地方,杜楚客的官職不高。問題是,他是長安縣的父母官,這段時間,他處置了不少犯事的勛貴。
不論是隸屬于哪一方的,杜楚客都嚴格處置,都依照律法辦事。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其實杜楚客在李淵心中,印象其實是不錯的。
李淵道“杜楚客,王玄道參你一本。對于王玄道的上奏,你有什么要說的。”
杜楚客道“陛下,王玄道所言,其實是子虛烏有,都是血口噴人。關于臣擔任長安縣令后,和張景平之間的各項事情,以及保安隊的事情,臣懇請陛下準許,讓開國縣男杜啟來闡述。”
李淵眉頭一挑。
這事兒竟涉及到了杜啟。
李淵沒有立刻同意,問道“杜楚客,為什么讓杜啟來闡述,而不是你自己闡述”
杜楚客恭恭敬敬的道“回稟陛下,臣之所以請杜啟闡述,原因有二。第一,臣
不善于言辭,越是解釋,可能越解釋不清楚。臣所擅長的,是踏踏實實的去做事,把長安城治理好,確保天子腳下的一方平安。”
“這第二個原因,是臣受陛下的器重,蒙陛下委以重任,擔任長安縣令。臣誠惶誠恐,唯恐辜負了陛下的一番好意。”
“故而思來想去后,想到侄兒杜啟聰穎過人,便問計于杜啟,詢問他臣上任后,該如何處之,才不至于辜負陛下的一番信任。”
“故而,臣在長安的諸多施政方針,都是杜啟參謀的。最終,是臣一力執行下去。臣愚鈍,所以只能是問計于人,以便于不辜負陛下圣心。”
杜楚客做出了解釋。
李淵聞言,倒是點了點頭。
你能力不行沒關系,可以用心去做,也可以求助。杜楚客直接承認說能力不足,向杜啟求助,這一點上,李淵不覺有什么,反倒是頗為欣慰。
因為杜楚客是真想治理好長安的。
李淵道“杜啟,何在”
“臣在”
杜啟當即站起身,雖說他的臉上,還有些睡眼惺忪的樣子。實際上,他的腦子已
經無比的清晰。當時杜啟得了張景平的通知,知道東宮打探保安隊的事情,就推測東宮會出手。所以杜啟在第二天專門找了杜楚客,說了可能會朝堂對質的事情。
當時,杜啟給了兩個方案。
一個方案是杜楚客自己辯解,應對御史臺的攻訐。另一個方案,是杜楚客把杜啟推出來,讓杜啟來應對御史臺的攻訐。
不論哪一種,杜啟都贊同。
杜楚客最終選擇了第二種,讓杜啟出面來解決這事情。
畢竟杜啟一張嘴犀利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