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動力
在百姓安靜下來后,杜啟提起一口氣,高呼道“先說說羅言生刺史的事情,剛才本王對羅刺史說,本王相信他。”
“這是本王的一番肺腑之言,并不是什么敷衍的話語。”
“諸位鄉親,可以監督本王。”
“拋開所有的厲害關系,其實單說一件事,就說羅刺史愛民如子這一事情。料想,諸位鄉親都是認同的,不會有人說羅刺史不照拂百姓。”
杜啟正色道“以羅刺史愛民的秉性,不可能派人刺殺本王。因為一旦這樣,不論是成與不成,對伊州百姓都沒有好處,甚至伊州立刻會陷入戰火,所以羅刺史沒有這個動機。”
羅言生聽到后,心中感激。
不過當羅言生看到許多點頭贊同的百姓,心中更是贊嘆杜啟厲害。
杜啟這一手,堪稱高明。
分明是利用羅言生來拉攏百姓,在百姓的面前繼續刷好印象,讓百姓認可杜啟。
這是最簡單愛屋及烏的道理。
百姓信任羅言生,認可羅言生,而如今羅言生歸順了杜啟,杜啟很信任羅言生,很器重羅言生,百姓連帶著對杜啟也會有好印象。
這是杜啟再度闡述相信羅言生的意圖。
反復利用此事。
杜啟再度抬手下壓,示意議論的百姓停下。他已經聽到許多的百姓說話,都覺得他杜啟不錯的,這恰恰達到了杜啟的目的。
杜啟繼續道“本王借著今天的這個機會,向諸位鄉親,說一說本王來伊州境內,如今執掌伊州,要做些什么事情。”
“相信,鄉親們也感興趣。”
“為官一任,都有不同的施政方案。有的人施政嚴苛,有的人施政寬松,但不管這些人如何,本王到伊州來,只有一個目的,要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杜啟說了一個總的概論。
一番話說出來,雖說有許多的百姓點頭,但實際上,杜啟剛才的一番話,太過于大而化之,太過于籠統,也沒有具體的利益好處,所以百姓的認可程度不高。
杜啟卻是一點都不焦急,繼續道“第一件事,本王如今在伊吾縣城內修建王府。接下來,不論是王府外,亦或是伊吾縣、柔遠縣、納職縣的縣衙外,都會設立一面鼓和一口信箱。”
“這面鼓,名為鳴冤鼓。”
“但凡有冤情的百姓,可以上前擊鼓鳴冤。只要本王得到消息,便會立刻處置。而各縣的縣令,都必須要處理冤案。如果不處理,那便是瀆職,可以直接罷免官職。”
“這口信箱,名為檢舉箱。”
“只要是官府縣衙外,都會懸掛這一箱子。但凡是百姓受了冤屈,你們想要狀告,卻又不敢告狀的人,都可以撰寫書信,悄然把書信投入檢舉箱中。這一口箱子,只能投入書信,沒有鑰匙的人不能打開,會有專門的人負責開箱檢查書信。”
杜啟說話的聲音很洪亮,擲地有聲道“本王之所以這么安排,是要讓整個伊州境內的百姓,有冤都能伸,不至于讓惡人逍遙法外,不至于讓貪官污吏逍遙法外。不論犯罪的是什么人,只要是犯罪,本王都會處置。”
這一番話下來,來迎接杜啟的萬千百姓,終于有了笑容。
許多人更點頭贊許。
杜啟的這一施政,的確是不錯的。不管最后實施的如何,總歸是好的。不過雖說有了一些反響,但百姓卻不受太大的影響,畢竟這事兒對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來說,實際上還是有些遙遠。
羅言生聽到杜啟的話,眼中卻放光,心中激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