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轉眼春去秋來。
又是一年過去。
又是一年的時間,夏國的實力進一步沉淀。尤其有王績的抵達,隨著書院建立起來,且又有狄仁杰、武則天等年輕一輩的人,在夏國各地奔波,不斷建立書院,且安排了自夏國來的士子傳道授業,進行思想上的改造,原本就歸附杜啟的百姓,更是認可杜啟。
從一開始,杜啟便是給予百姓最大的便利,減免賦稅,免征徭役,甚至于在商業上,也給予了諸多的優待。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百姓得到了諸多的好處,對杜啟很是擁護。
所以又有書院建立,使得普通百姓的孩子,也可以讀書,也能夠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自然是更加得了人心。
民心,愈發凝聚。
整個夏國境內,蒸蒸日上,越發的欣欣向榮。
春耕時節,地方上的百姓,都在忙碌著耕種事情。
杜啟今日,卻是人直接到了軍營。
他決定今日啟程,討伐火國。
畢竟在年關時,南國方面,專門安排了告知,說二月開春就發兵。所以到了這個時間,杜啟自是要應約發兵攻打陳燦。實際上即便是南國不提醒,杜啟也要發兵的,此前駱賓王就已經傳回了消息,說已經策反了火國廣陰縣城內的大族,屆時可以里應外合,一鼓作氣打破火國的都城。
有這個前提,杜啟已經占了優勢。
杜啟目光落在了軍中將士身上,如今的軍隊人數,已經是進一步的擴張。除了駐扎在各地的兵力,聚集洪山縣士兵人數,也是足足五萬余人。
算上各地的兵力,杜啟如今的兵力人數,不會低于八萬人。
甚至,可能會更多。
杜啟此番攻打火國陳燦,兵力倒是不曾帶上太多,只打算帶走三萬精兵。
還是要留下一部分鎮守國都。
確保洪山縣的安全。
杜啟和南國結盟,可是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這一次攻打火國,雙發是否會發生矛盾,那也是尚未可知的。
所以,必須要做好準備。
杜啟掃了一圈士兵后,收回目光,他高呼道:“兒郎們,去年我們拿下明國時,火國乘火打劫,殺到了青牛山一線,給我們的將士,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一仇恨,本王一直都不曾忘記。為什么去年不曾出兵,是因為去年時機不成熟。”我在大唐當侯爺來自我愛看書網,請訪問feisuzw.,手機請訪問
“我們有太多地方不曾穩定,所以一直在夯實自己的基礎,穩定根基。”
“如今,一切已經是處理妥當。”
“各地歸附,民心穩定。”
“眼下已經具備了出兵的基礎,所以今日,本王召集你們,為我夏國報仇。今日,我們便要出兵攻打火國,長驅直入,直奔火國的國都廣陰縣。”
杜啟聲音激昂,高呼道:“你們,準備好了嗎?”
“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