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陰縣,城內。
杜啟如今帶著摩勒多,又在城內閑逛。這是他早就養成的習慣,不喜歡整天都呆在宮中。如果所有的消息,都是靠下面的人呈遞上來的一點折子,那么杜啟得到的消息,也就被限制了。
所有折子,都是經過篩選后的。
這是杜啟不喜的。
真正要了解到地方上的情況,就必須要時不時的,就到地方上來看一看。
多了解了解。
唯有如此,才能深刻了解到情況。
如今的廣陰縣,在潘靜岳的治理下,一切倒是有條不紊的發展,整體的情況很不錯。尤其潘靜岳上任后,他首要的第一點就是規范紀律,但凡有作奸犯科的人一律重罰。
先有了重罰一批人,使得民風進一步轉變,然后才是宣布了諸多的政策,涉及到農稅、商稅等各方面,民心進一步就穩固下來。
尤其潘靜岳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更不是初出茅廬的愣頭青。他各項舉措行動時,對各大家族的拉攏,以及分化處理也在進行。
一切,有條不紊推進。
短短時間內,潘靜岳的名聲已經樹立起來,在百姓中的官聲很好。
這是潘靜岳的能耐。
杜啟也是滿意。
杜啟在城內轉了一圈下來后,很是滿意,便徑直返回王宮中休息。在杜啟休息時,卻是有侍從進入,稟報道:“大王,潘靜岳求見。”
杜啟吩咐道:“宣!”
侍從轉身就去下令。
時間不長,卻是潘靜岳進入,他見到了杜啟后,躬身揖了一禮,說道:“殿下!”
杜啟擺手道:“坐!”
潘靜岳道謝后撩起衣袍坐下,他看向杜啟,鄭重道:“殿下,臣這一段時間治理地方,已經有了些許的經驗。整個洪山縣,乃至于整個火州,都在不斷的調整,都在一點點扭轉過來。只是當下,這些還是遠遠不足。所以,臣有一個想法。”
杜啟笑道:“你這一段時間的治理,都是有目共睹的,做得不錯。”
潘靜岳說道:“殿下贊繆了。”
杜啟道:“說吧,你來所為何事?”
潘靜岳說道:“臣如今來,是為了火州以及夏國的長治久安一事。如今的火州,暫時來說沒有任何的問題。可是在未來,火州未必就好。而且涉及到地方的安穩,涉及到對地方的了解,雖說臣也能治理地方,也能管理,可是,總有許多是難以發現的。所以臣眼下,便是希望做出調整,設立專門監察地方的機構。”
杜啟聽得眉頭上揚,顯得有些意外。
潘靜岳有眼光啊!
事實上設立機構監察地方,對潘靜岳這樣的地方大員來說,是最不利的。因為設立了監察地方的機構,就等于是在這些人的頭上,懸掛了一柄尚方寶劍,隨時都可能殺人。
杜啟道:“仔細說說,你怎么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