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數研所里倒也舉辦許許多多的聯歡會。迎新春聯歡會、迎國慶聯歡會、迎中秋聯歡會等等。
那時大家茶余飯后的消遣太少,就經常辦大聯歡會,只要有個節日的由頭在,大家就都聚在一起,看看年輕人出的節目,吃一些自家帶來的小點心,再喝上一壺熱茶。
他們當時的節目,除了唱紅歌之外,就是跳集體舞,詩朗誦。
唱歌唱我們走在大路上,跳舞跳“狂歡舞”“團結舞”,詩朗誦,則大多是七律長征一類的詩句。
周舟因為不會才藝,從來都在臺下充當觀眾。
她又想起了過去的日子。
1960年的元旦聯歡會上,鄧處被大家慫恿著,上臺唱了一出武松打虎,那也是眾人第一次知道,他居然還會唱京劇。
那時是傍晚,天色剛剛黑下來。即使是在京城,科學院的院子里,也四處彌散著一種獨屬于郊外曠野的,清爽又干凈的空氣。
這樣的空氣,在如今高度發展的現代化城市里,已經很難尋到了。
舞臺兩側亮著明晃晃的白色燈光,臺下放著幾臺巨大厚重的黑色音響。
舞臺正上方,扎著一條長長的紅布綢帶,上面貼著白色的瘦長大字科學院數研所元旦聯歡晚會。
那種瘦長的、末尾帶鉤的字體是六零年代最流行的,但到了今天,除了在歷史書里,周舟已經很少見到了。
主持人報幕過后,大家鼓掌鼓得格外賣力,起哄得也格外厲害。
鄧三是被慫恿上臺的,穿著長長的黑色大衣,圍著灰色圍巾,沒有提前做任何準備,就那么直接上去了。
他平時說話總是和和氣氣、慢條斯理,雖然是他們這群年輕人的直屬領導,但從來沒有擺過官架子,更從沒對他們紅過臉。
但上臺后的他,只是隨手理了理衣領,氣勢卻瞬間變得鋒銳起來。
鑼鼓與京胡交織的樂聲中,他抬起手,比了一個起勢。
全場瞬間安靜。
鄧三唱道“俺,武松”
“久居,柴皇莊上,意欲投奔,宋,公明”
和平時說話完全不一樣。
鄧三的唱腔渾厚,氣韻悠長,這句開場唱下來,饒是周舟這種并不很懂行的人,都聽出了他功力的不凡。
臺下的音響里,傳出喧天的鑼鼓樂聲。觀眾的情緒隨著時緊時慢的音樂,時高時低的悠揚唱腔,也變得時緩時急起來。
周舟想起主席說過的話在野獸面前,不可以表現出絲毫的怯懦。我們要學景陽岡上的武松,或者招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兩者必居其一。
“周舟”
耳邊忽然傳來女生的呼喊。
周舟一個激靈,瞬間清醒過來,帶了些茫然地望向眼前人
眼前是顧艾放大的臉。
她伸手在周舟眼前晃了晃,說“我們在討論,不然可以我伴舞,你做詩朗誦。”
顧艾學了十多年的芭蕾。
周舟曾經在原主的手機里,看過她跳舞的視頻。
平時的顧艾,美得很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