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博一也慢吞吞挨了過來,靠墻站著,看上去是漫不經心的姿勢,眼底卻有著藏不住的焦慮。
已經兩個月了。
實驗進展到這個階段,所有人都已經很疲累。
最初的新奇感褪去,余下的只有靠著慣性和毅力的堅持。
大家都是在各自領域里出類拔萃的年輕人,處在這樣的年紀,天生就對新奇事物有著濃郁的求索,興致上來的時候,不眠不休連著熬幾個通宵也是常有的事。
但現在的模型框架早已搭好,并不需要再做什么創新性的工作,最后一次大方向的改變,還是源于周舟上次在圖書館的靈光一閃。
他們現在做的都是最最枯燥無趣的重復勞動——不斷地輸入數據、糾錯、修改細節,并記錄錯誤數據,如此循環往復,沒有任何技術含量。
可偏偏正確率還是卡在那焦灼的0.1%。差了那最后一點點,他們的模型就不能被國際承認,不能發文章,不能放上matlab開源,不能申報結項......
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兩個星期。
幾人最開始都自告奮勇刷數據,到了現在,已經像輪值日那樣排了值班表。
蘇博一瞟了眼屏幕:“這一百道題是不是太難了?”他回憶著:“四天前,這種難度的題,正確率是94.3%。”
周舟死死盯著眼前屏幕,下意識摒住了呼吸——
一串串黑白代碼交替閃過,隨即是飛快的換行再換行。
程序運行框右側的進度條越拉越低,越來越下......終于,最底部跳出了一連串字符,是二十道題的答案。
緊張得就像拿到孩子成績單的家長。
周舟壓抑著過快的心跳,從電腦中調出答案,等待數據比對的結果——
一個對話框彈出來。
正確率97%,居然只錯了三題。
“9、97......?”
文微微眨了眨酸脹的眼睛,驟然拔高了聲調:“我去!這是什么歐氣??我們要結項了?”
周舟面無表情,又輸進了一組。
就連王笛爾都離開座位,雙手插兜,一言不發地看著周舟的電腦,目光里有嘲弄,有諷刺,卻也有一絲壓抑著的期待。
“......”
核心組的房間本就不大,幾人又盡皆屏住呼吸,一時空氣中更只剩下了電腦運轉的輕微嗡鳴聲。
就在這一片沉寂的緊要關頭,房門忽然被敲響了,還是蘇博一抬頭說了句:“進來。”就很快又將目光膠著在屏幕上——
并不是他有意擺架子。
只是他們盼了多久才盼來這一點曙光,此時又怎么舍得分心?
之前這樣的驚喜也不是沒有過,只是一旦加大了數據投入,程序的正確率就會唰唰狂掉,有一次居然直接跌到82%。
所以文微微罵這個程序是人工智障。
“王學長,你要的資料,我放你桌上吧?”衛靄有些茫然地看著眼前一幕,手上攥著那沓千辛萬苦才復印好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