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途河,冥界的河名,又稱葬頭河、渡河、三瀨河、三涂川。傳說中,“三途河”是生界與死界的分界線,因為水流會根據死者生前的行為,而分成緩慢、普通和急速三種,故被稱為“三途”。
傳說罪大惡極的人受盡折磨,三百年輪回一次,當途經三途河時,會被糾纏了三百年的慢慢發黑的曼珠沙華發出的香氣迷暈,做個關于“彼”和“岸”的美夢,這個夢帶著“彼”和“岸”深埋在心底的期望,凄涼、憤怒、無奈和絕望等等千絲萬縷的百感,所以這個夢也決定著那個人在人間的一生。
“三途河之說,始見于十王經,他經未見提及。唯金光明經卷二〈四天王品〉載︰是經能令地獄、餓鬼、畜生諸河焦干枯竭。地藏本愿經亦謂地獄途中有三重大海。又正法念處經卷七說,地獄有河,名為鞞多羅尼,河極深,波濤涌迅,甚可怖畏,以善不善業為流水,心彌泥魚能行此河,若入若出,出者天人,入者地獄、餓鬼、畜生;心彌泥魚在愛河中如是出入。”
“三途川最早出現,是在古族民間故事書靈異記里,年代應該在8200年左右。而三途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指三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也就是六道輪回里面不好的三個道。金光明經里說這三道有各自的河流,于是古族便將這三條河流命名為三途川。
另一種說法是,三途川是圣唐一族的奈河。佛經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里說,奈河有三種過河方法好人從橋上過,叫橋渡官;罪輕的從淺灘沙石上過,叫山水瀨;罪重的只能從深水處過,叫江深淵。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稱三途是指的緩慢、普通和急速三種流速。”
“三途河十王經、金光明經、地藏本愿經等等,不知何處擁有”三途河之名,算必準和彼岸二人沒有聽說過,而算必準更在意云啟引經據典的那些經書。
“算道友,我圣唐一族百家,不知道友屬于哪一家”云啟反問一句,算必準一愣,之后微微一笑,已經有所明悟。
“儒家子弟,西方佛國之經書,閑暇之余,也有所涉獵,取長補短,以壯大我儒家,我輩義不容辭之責也”
“知道此湖名為三途河,也清楚其出處與傳說,事情便簡單多了。云啟,剛剛你提到了,佛經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里說,奈河有三種過河方法好人從橋上過,叫橋渡官;罪輕的從淺灘沙石上過,叫山水瀨;罪重的只能從深水處過,叫江深淵。難道你們都試過,沒有成功的例子”之前云啟所的畫面,渡湖的方法不少,卻不知是否按照傳說的步驟,沒有任何改動,完全按照傳說的方式進行。
“無橋,因此,這第一種方法,因為找不到前提條件,所以沒有試過。
第二種方法,面前所見的,是湖,而不是河,此湖之深,想要涉水而過,顯然是不可能之事,因此,無法尋到涉水而過的位置,所以,第二種方法無效。
第三種方法,水下過,實驗過了,結果,之前說的不是被遣送回來,就是了無蹤跡。
而第四種方法,也就是傳說第三種方法太辛苦,所以出于對淌水過河的人的同情,出現了坐船渡河的傳說,并且坐船時,要交六文錢作為船費。”
“所以,這第四種方法,成為了我們主要的實驗手段,各種船只齊上陣,結果,二位道友,你們也見到了,我風都領地,無功而返。”
云啟搖頭嘆息,不是不想上島,而是真的辦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