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鄩與葛從周對峙既久,又無外援,所以將士多有離逃之意,有一天副將王彥溫出城投降,看守城墻的士兵也跟著逃走,其他士兵怎么禁止都無效。
這時,劉鄩派人告訴王彥溫說請副使少將人出,非素遣者請勿帶行。
之后又對全城士兵說素遣從副使行者即勿禁,其擅去者族之。
于是沒有人敢逃跑了。劉鄩的這一做法目的,是為了讓葛從周不相信剛剛投降的王彥溫。
這一著果然見效,敵軍見只有王彥溫等少數幾個人跑來投降,即認為他可能是奸細,所以就把他殺了,兗州的防衛遂得以鞏固。
但由于青州領主王師范不敵朱溫而告降,劉鄩也只好棄城出降。
朱溫有時也很寬容,至少他對劉鄩是這樣的,劉鄩投降后,朱溫稱贊了他的氣節,而且設酒宴百般安慰他。
朱溫設酒款待,劉鄩卻推托說自己酒量小,不能多飲。
朱溫即說你當初攻取兗州時是何等氣量。
此番安慰之后,劉鄩也就不再自卑了,朱溫叫他做最高將領,他也毫不含糊就去做了。
劉鄩遂以降將的身份,居于諸將之上,諸將來見劉鄩,都要行軍禮,而劉鄩見了也心安理得,自如得很,這也是劉鄩作為一名將軍所具有的一種風度,難怪朱溫因此而更加器重他了。
頭腦清醒,是領兵打仗的將軍所必須具備的良好素質,一個人在某一事情的操作方面可能很清醒,也可能在某一時期保持其清醒的頭腦,困難的是一生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而劉鄩恰恰是這樣一位頭腦始終清醒的將軍。
劉鄩的這一素質在朱金皇朝與晉王李克用爭奪魏博的戰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魏博六州一向為河期重鎮,當時,只要兵力稍強的領主,都千方百計地想占據它,朱溫和他的對手李克用,為了爭奪這塊地盤,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爭斗。
朱溫死后,朱金的兵力已漸漸衰落,難以和晉王李克用抗衡。
劉鄩對這一事態有著清醒的認識,朱金皇朝末帝要他即刻與晉軍交戰,而劉鄩認為時機并不成熟。
末帝又派宦官督戰,但劉鄩仍然要求諸將另謀計策,他對諸將說主上深居宮禁,未曉兵機,與白面兒共謀,終敗人事。大將出征,君命有所不受,臨機制變,安可預謀。今揣敵人,未可輕動,諸君更籌之。
但諸將并未聽從其言,仍欲與晉軍決戰,結果,朱金皇朝大軍大敗,朱金大軍的失敗,證明了劉鄩對這一事件的看法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