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老者的另外一位孫子,同樣也入過學堂,但剛剛滿足我苦城對學堂制度的規定,學習半年之后,同樣被其父母領回,再也未入學堂。
而那一位學生,學習成績比其兄好一些,對于學習的求知高,學堂先生也多次上門詢問原因,均以那孩子對學堂沒有興趣為由拒絕,而在姜家兩子退學之事最堅定者,便是姜老太爺,即少城主面前的這一位老者。”
“清風,若還有其它情況,一并說出。”
“少城主,雖然姜家的兩位孩子從我苦城學堂退學,但姜老太爺的那一位長孫,如今為文曲城學堂一位學生,而那一位小孫子,現在還在等待進入文曲城學堂的名額,少城主,這其中有何原因,哈哈”
清風未繼續解釋,但相信眾人都明白,科舉考試才是唯一的出路,一朝金榜題名時,便是光宗耀祖之時,而且金飯碗捧在手中,未來無懼任何問題。
“明白了,老人家,給你一個建議,雖然本少無法對文曲城學堂指指點點,但如今的文曲城城主,依然是我云族族人,若是你們占著我苦城學堂名額不放,還想著文曲城學堂之事,本少不介意將此等對于文曲城學堂制度不公之事,公之于眾。
到那時,放心,我風都領地不會對老人家你進行懲罰,但對于學堂名額限制措施,將更加嚴厲,希望你們姜家。能夠承受得起。”
通過科舉來達到改變命運之事,云啟也經歷過,為了過那一座獨木橋,云啟也曾經為之拼盡全力,雖然最終的結果不理想,但作為其中的經歷者,云啟也明白學子的無奈,家庭的選擇。
因此,對于非文曲城的其他城池學堂,通過技術學院教育制度,也非無法如科舉考試一般,無法考取功名,對于這一點,相信已經經歷了風都領地學堂制度的姜家老者,也同樣清楚。
風都領地對于技術教育的宣傳力度,遠大于科舉考試制度,后者已經成為習慣,是圣唐一族的共識,而前者被認為下九流,若未選擇系統性宣傳,潤物細無聲般的習以為常,難以改變科舉考試制度地位。
可惜了,半個世紀時間過去,技術教育制度,依然還在磕磕碰碰之中,于起跑線上剛剛邁出半步,僅此而已。
云啟雖說不是威脅,但眾人都明白,一旦文曲城學堂學生名額制度改革,進入文曲城學堂門檻提高,姜家的日子,不需要風都領地出手,他們便在風都領地混不下去,不得不離開風都領地,另謀高就。
“少城主,老朽知錯,此事為老朽”
“錯誤與正確,從來都不是你我說了算,而是制度,是法規,是道德素質,你們既然選擇了文曲城學堂,說明我苦城學堂對于你們來說,并不適合,關于這一點,我風都領地也明白。
所以,特意將文曲城取文曲星傳說之中的文曲之名,并且在文曲城的學堂數量,是我風都領地各大城池學堂數量之和,還多了不少。
目的簡單,未來,我圣唐一族一統之時,必為現實,你們的子孫后代,若想離開我風都領地,過正常的生活,而非偏居死域,仕途確實是一個途徑,也是最佳的途徑,因此,我風都領地成全了你們,讓你們的子孫后代,有更多的選擇。”
“但是,除了文曲城學堂之外,還有與文曲城學堂教育完全不一樣的學習途徑,你們不需要,也同樣不能阻止其他需要之人,因為你們沒有那一個權利。”云啟將手中商品放回,轉身向隔壁攤位行去。